不要以为培养孩子财商就是教孩子怎么买股票基金,其实财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与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能力的三大素质。
我们今天分享的主题就是:
孩子经常吵着买买买,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的能力,让他们控制自己的欲望,做到理性消费?
李先生八岁的儿子特别喜欢自行车。
最近,他儿子看到同学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就觉得自己那已经用了两年的自行车过时了,缠着父母,要换一辆新的。
要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骑专业自行车是一件很拉风的事,一辆好一点的自行车也非常贵,三四千元是正常的。
此时,李先生觉得,孩子的自行车还能骑,有些性能还不错,完全没必要买新的。于是就直接拒绝孩子的要求,儿子开始闹情绪。
是不是从孩子一两岁开始,我们做父母的就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认为孩子要买的东西是不需要的,但孩子已经沉浸在欲望当中。
你跟Ta说“家里已经有了,不需要买”,这样枯燥无味的说教,除了特别乖的孩子以外,大多数孩子是不接受的。
所以在儿童财商教育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让孩子学会区分需要(need)和想要(want)。
需要(Need),是指那些你没有它就不能活下去或生活质量会受到影响的东西,比如空气,水,食物,衣服等。
想要(Want),是指那些你想要有,可是没有它也能活下去的东西,比如玩具,糖果,宠物,游戏机等。
而在国外的学校,老师会在孩子学习造句的初期对needs和wants进行严格的区分和考核。
比如说,我们需要水,就用need;
We need water.
我想要一杯可乐,就不用need,而是用want。
这样把这两个词汇进行严格的区分,在遣词造句中给孩子灌输需要和想要的概念。
概念搞清楚后,接下来家长可以与孩子做一些游戏练习区分需要和想要。
例如,节日前孩子写心愿清单,或去超市前写购物清单时,可以让孩子将要买的东西分为需要和想要两类。
也可以模仿国外学校的做法,给孩子出一些练习题反复锻炼。
但有时候需要和想要没有严格的界限,有的东西既是自己需要的,也是想要的。
所以家长可以准备两个呼啦圈,让孩子将需要的东西放在一个圈里,将想要的东西放在另一个圈里,两个圈交叉的部分放既需要也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理解起来就更加直观。
很多家庭每年都会有出游计划,在出游前大家可以跟孩子在家玩一个有趣的游戏,锻炼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的能力。
游戏规则:
一家人模拟去旅游,上飞机安检时,“安保人员”就说,为了保证飞机安全,每人只能带5样东西。这时就请孩子自己决定从十几样东西中筛选5样出来。
随后,家长就要开始引导孩子:“这五样东西是你经过反复筛选出来的,应当是你需要的,并且需要程度是最高的。而其他东西,从需要和想要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属于想要的。”
面对这种纠结的场景,孩子才能真正区分清楚哪些东西是需要,哪些是想要。
当然只有上面介绍的游戏和练习并不够,因为生活充满诱惑,想孩子懂得控制金钱,不随便买买买,就需要给孩子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时就需要玩真钱!
正常来讲,孩子3岁的时候,家长就应该给孩子零花钱,但给孩子零花钱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孩子必须拥有这笔零花钱的绝对产权,也就是说,孩子想买什么让他自己决定,家长不能管;
2、要跟孩子划清消费界线,跟孩子界定清楚什么消费、买什么物品是应该由孩子自己付钱的。
孩子花光零花钱是财商教育好机会。
给孩子零花钱是一种教育手段,大家应该放宽心态,今天孩子亏不了多少。
当我们开始让孩子独立决定自己零花钱用途时,我们不要幻想孩子在一开始就能把事情做得完美。
如果孩子天生就不会把钱花光,规划得好好的,那我们还要教育吗?
孩子花光了钱,正好可以利用孩子的“悔意”进行教育。
孩子需要承担自己购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损失和失落。
而且面临这种失落,家长要温柔而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原则,要在物质上与孩子划清界限。
要让孩子知道,Ta可以用自己能够驾驭的财富,满足自己所要的物质追求,但如果钱花完了还想买买买,父母是不会负责的。
这个基本的界限,如果能在3-6岁开始划清,相信孩子未来的独立性会大大增强,懂得为自己下决定,减少对父母的不良依赖,将来“啃老”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所以万般说教不如让孩子切身感受来得实际,让孩子在不断的失望中,不断思考,之前浪费的钱是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还是买了一时兴起想要的东西。
需要和想要是永恒的话题,即便是到了成年,也不可能完全分清楚。
成年人在这个问题上搞得一团糟,最终经常因为自己的一时兴起而浪费资源,使得很多重要目标无法实现,这往往就是从小财商没有得到锻炼的结果。
所以,与其等到孩子成年之后,犯重大的错误,不如让TA在小小的失望中反复磨练,与父母反复沟通,建立区分“想要”和“需要”的思维习惯。
今天的分享结束了,希望我们群里的父母们能够有所了解,在消费这件事上区分“想要”和“需要”的必要性
泰乐培训教育集团少儿财商事业部用生命陪伴着您和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