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我去参加一个应用心理学的培训大会,培训的过程中会安排一些时间来进行分组讨论。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或多或少会讲到一些自己过往的经历。其中一位和我同组的学员,她的分享让我印象很深。
她说:小时候,最讨厌她的堂兄,因为堂兄是家族里唯一的男孩子,逢年过节家里杀了鸡,鸡腿一定是留给哥哥吃的。这是他作为男孩子在家里的特权。
她笑着说:因为觉得不公,小的时候经常会跟堂哥打架。
因为时间关系,她的分享很短。但依然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在想她究竟有着怎样过往的经历。
几天的学习下来,通过课上课下的交流,我们组内的成员也慢慢从陌生变得熟悉。而她的故事也逐渐变得清晰,她说:小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一颗无依的小草。
小草出生在湘西,那里偏僻多山,经济也相对落后。在当地很多的年轻劳力为了生计,都会选择外出打工谋生。而她的父母和伯父伯母算是走出去比较早的。
所以,从小到大,她和大伯的两个孩子,她的堂哥堂姐,一起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样的情况在当下的中国实在是太过普遍。
而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地方,人们的思想还非常的保守、陈旧。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她们家里也是一样,有什么好吃的一定是先给哥哥。尽管当时家里的条件还很差,但是哥哥却享有者家里最好的待遇。这让她们两个姐妹着实是羡慕、嫉妒、恨。
家里的鸡腿,只能给哥哥吃。小草和堂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更过分的是,哥哥吃鸡腿不吃皮。吃腊肉要用筷子夹起来,好好的瞅一瞅,如果看到肉里面有白色,就坚决不吃,因为哥哥只吃瘦肉。难以想象,在那样一个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居然可以如此的挑剔。爷爷奶奶对孙子居然可以如此的宠爱!
而家里很多的家务活,很多都是小草和堂姐干。
这让她感到非常的气恼,委屈。天生要强的小草,决定要争取自己的利益。没有父母在身边,只能靠自己!
可是,无奈自己年龄小,力气也小。动起手来根本不是哥哥的对手,所以经常是被欺负的对象,而老人绝对是偏向哥哥这一边。
小草三岁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在那样一个最需要父母关怀、关爱的年龄,却要承受着对父母思念的煎熬,还要经常受着哥哥的欺负,心里的委屈无处诉说。
有很多次,小草从梦里惊醒,满脸是泪。她梦到父母不要她了,她伤心害怕的哭喊着:爸妈,求你们别丢下我。
……
初中毕业,小草读了一个技校。毕业之后,一个人到广东工作、打拼。后来遇到了自己现在的老公,结婚生子。夫妻共同经营着一家建材公司,在长沙、广州有多处房产。可以说生活条件有着极大的改善,可是付出多少辛苦,经历了怎样的心酸,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尽管过去多年,在谈到这些往事的时候,她仍然不免伤感。经济条件虽说有了极大改善,可是在内心深处,那种童年父母关爱的缺失,依旧让她有深深的匮乏感,不安全感。
小草说:这么多年了,在她心里始终住着一个被抛弃的小女孩。
……
成长环境、过往经历,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处事方式。这种影响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成年后我们依然很难摆脱。
小草的经历算是比较坎坷、曲折的,她是一个留守儿童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又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大家庭里。所以,一起都只能靠自己。她凭着自己的倔强、坚强,拥有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可是在心理上却始终是极度匮乏的。
童年那吃不到的鸡腿,得不到的关爱,可能是很多人一辈子的痛!
在我接触的女性咨询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她们的身上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相较于家里的男孩子她们会显得更独立、更努力,在工作、事业上往往会取得比男孩子更高的成绩。
就像小草一样,因为不被重视,因为那吃不到鸡腿,所以会更加努力的打拼,以此来证明自己。而在她的潜意识里是多么希望能够获得父母的认同与接纳:爸爸妈妈我不差,我很努力,我值得拥有你们的爱。
也因此,她们会更愿意为父母、为家里的兄弟姐妹付出,会非常用力的讨好父母,去满足父母的要求。希望得到更多父母的关注与在意。但同时,她们也极容易失去自我。
2,她们往往会为一个“孝”字而纠结。
一方面,是自己很努力的为家庭付出,而另一方面却是父母没有尽头的索取。在一些父母看来,生了你你就要用一生来回报我。
于是在内心里就会非常的矛盾,我如此用心尽力的付出,希望获得父母的认可,可是得到的回应确是:这一切都是你应该的。
曾听到这样的故事:女儿辛辛苦苦挣的钱要全部上交给父母,美其名曰:父母暂为保管。可是当有一天女儿想从父母那里把钱要回的时候,父母却说:这个钱要留着给你的弟弟娶媳妇。
还听到类似的故事:父母把女儿当成提款机,不断的从女儿哪里要钱,目的却是为了贴补儿子的家庭。
可是女儿也有自己的家,也有自己的生活。这个时候,作为女儿该如何选择?是“孝顺”父母还是替自己着想?
纠结!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