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夭
从故乡,亲情,赏花、友情、谈吃、家风、品茶、生死八个侧面里,我看到了一个豪气又有烟火气的苏轼。
家风
中国人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对塑造孩子的成功与否、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好坏、家族人在社会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找来了“为鼠常流饭,怜蛾不点灯”这两句很不起眼的两句诗,引出苏轼的家风,母亲对于桐花凤的怜爱让苏轼学到了仁慈,母亲对于他志向的支持更是影响了他一生。
父亲苏洵队文章“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的要求也会苏轼成为一代文坛领袖起到重要作用。
苏轼被贬黄州吟唱的一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其痛快,何其潇洒,很少有人知道是受一个不识字的老汉——祖父苏序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苏轼的童年是在向母亲学习善良、仁爱、同情;向父亲学习诚实的写作,并对世界发出独特的声音;向祖父学习质朴、幽默、洒脱中长大。
好的家风,对家人,尤其是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等,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可以说,好家风,是苏轼在那段黑暗日子中的一线光明。
死亡
中国人看待传统的“死亡”只有两个字——悲伤,晚年是的苏轼,阅尽千帆,他越来越赞成陶渊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人应该顺其自然,不悲不喜,走到生命的尽头。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对死亡做出又一种诠释……
莎士比亚说“所谓生命这东西,究竟有什么值得珍爱的呢?在我们的生命中隐藏着千万次的死亡,可是我们对于结束一切痛苦的死亡却那样害怕”
对于苏轼来讲,人生中的每一次被贬,都是一次死亡,都是对他生命热情的绞杀与扑灭……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中高考的失利,未能如愿进入理想的院校,未能选择心仪的专业,毕业后初入社会的步履艰难,结婚生子的一地鸡毛,猝不及防的人到中年,亲人,朋友,长辈的离世……又有哪一件不是“一次死亡”!对着恶意召召的世界,如能报之以歌,又何尝不是对自己一次次死亡后的重生呢?
苏轼说“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一千年过去了,苏轼真的死了吗?他用这种浩然之气,达到了人生的永恒!
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惊艳,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共鸣,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醒悟……
他的蜕变我的成长,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如月光援引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