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本来,想再写写,心中打架的小人们。
因为看到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描写他的写作状态:
我这么一说,各位也许会哑然失笑,但总而言之,说到“塑造角色”这类工作,栖息在我潜意识之下的“自动小矮人”眼下好歹还在(尽管一面在嘀嘀咕咕地发牢骚)忙忙碌碌地为我干活儿。我只不过是匆匆抄写成文字而已。
一种惺惺相惜之情。原来大师的情况和我一毛一样啊,仅仅是,他称之为「自动小矮人」而我的不矮,就是个小人。其实和小矮人也不无分别了。
然后,我又想到,昨晚看了克里斯•巴蒂在《30天写小说》,书中开篇就写了情节发展顺其自然。
这个和村上,和我的写作经历,也是一毛一样啊:
第一次参加全国小说写作月活动的经验告诉我,只要你打开电脑开始写作就可以了,你不需要查资料,不需要想好人物设定和情节安排,什么都不要想,只要开始写就好了。你不必是一个有天赋的小说家,你只要顺其自然写下去,情节和任务自然而然就会出现,而且会得到不断完善。
就像我写的小人们打架一样。他们会自然而然开口说话。你一句我一句的。小说的人物,一定是要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或冲突进行下去。就相当于你一会是A,一会是B,一会又是C……
万能的村上说过:「只要愿意,我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
大多数人的困扰,其实和我一样:我不知道写作,我不知道编故事。别人故事里的人物,场景我都没经历过。我不是商界大佬,我也不是情场高手。我怎么知道商界大佬和情场高手如何做事如何对话?难道小说我只能写我自己?因为我只清楚我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事情,我是不是没有什么写作天赋呀!
恐怕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因为各种情况卡壳了之后,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其实,也不是没有进行下去,是一开始就被自己扼杀了。
写作的时候,我也是在想,我要写什么呢?算了,我什么也想不起来,那干脆就不写了。
对的,事情难的,往往就是在开头。
其实,就是「想太多」。
「我就是太想把文章写好了!」
正如祁同伟同学的「我太想进步了!」
当你抱着「我就是太想把文章写好」的心态去写的时候,反而写不出来什么了。祁同伟同学抱着「我太想进步了!」的心态,他就已经出局了。
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知道自己写得不好,但,谁不想写好呢?
恰恰是这种想写好心态,反而越是写不出来。
说说我自己吧。
今天这篇文章,说实话我是真的不想写。比较前几天的文思泉涌的感觉截然不同。
文思泉涌,也只是我可以吧唧吧唧打很多字不费劲。并不是说能写多好。
今天,我是真的一个字也打不出来,看见屏幕怵的慌。
焦虑!
为什么?
昨天我写了,我要写小说。我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心中充满豪情壮志。好,那我就开始写。
其实我没开始,写小说前总得「准备准备」吧。不可能像我一样在记事本上毫无头绪地写下:
「怎么还不下雨?」
阿B百无聊赖的躺在干草堆上,手盘靠在后脑勺,望着天上灼烧的烈日。
五月,初夏。
突然眼前窜出一个人来。「阿B不好了,你爸出事了!」
说话之人是林淑芳…
卡壳了。
B:你写的这个阿B不会是我吧?
而实际上,每天的码字量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不可控(自我感觉不可控起来),越来越焦躁起来。
①某众号要写,而且基本上一不小心都有三四千字,至少两个小时。
②百+号要日更,和某众号截然不同的内容,要占据一个小时。
③β站发视频,虽说越来越水,但是不忍心放弃,还是坚持日更,也要个把小时。
④如果要写小说,好像每天总得写个2000字吧,万事开头难,这个2000字,不得用个两小时?观点文(现在写的这种我觉得是吧)和小说可是两种写法呀。小说,更多的是陈述、不评判,对我这种喜欢妄加指责的人来说可能有些痛苦——看到了不得评论一下,急死我了!
⑤学语言,保守估计半小时。但是要保住前三甲,还得半小时。
⑥工作上,时不时有些事情烦,这个是吃饭的家伙,虽然我现在很闲。
昨天下班和同事聊了聊情况才发现,大家都在找出路。就我,还在淡定地写作。
他们说现在市场这么差,外面薪资都要打对折,对比这里的每月发「基本工资」还是要高上一些,但基本年薪20不到。
20,在上海这个地方,和毕业生差不多(可能还差,我没了解过),对我这种40+中年危机的人来讲,已经比之很好了。
这里,随时关张等死,没有活路。
听完这些,我还能淡定地写作吗?自然是不太可以。
写作热情瞬间跌入谷底。
⑦还要看书。
看书,确实能提升自己的认知,可是,突然觉得,上头一堆任务和烦心事向大山一样压过来,自己有点喘不过气。
写小说,虽然有大佬说过「只要打开电脑开始写就可以」,但我看到这条信息,并且认同确实如此的时候,不也已经花掉了很多时间?
是啊,还要研究小说怎么写。
你不去看《30天写小说》(或者看别的书籍),你又怎么会知道「只要打开电脑开始写就可以」呢?可能,就会去纠结人物、情节、大纲、冲突、和一堆乱七八糟我从来未曾涉猎的领域。立马陷入我不想写状态。
上述任务扑面而来,反而想「躺平」。不由自主地,什么都没干。
我确实,上午时间不知道怎么就过去了。
看看西风大佬的付费文章——女人四招,有道理,太宏观。再看看《30天写小说》,上午也就过完了。
写作,真的一笔也不想动。脑袋空了。
自己写小说的事情,是不是往后搁置一下?
我这样想,不就是把之前的自己否定了——事情难的,往往就是在开头?
我这还没开头,就打住了,不就再也没机会了。
但真的是想不出来啊。
于是,我想,与其「想不出来」这么干耗,不如今天的东西先写了吧。
于是,我就写到了这里。
这是一篇思想斗争的文章。
辛苦你看到这里。原来准备写「再聊聊,脑子里小人打架的事情」,其实想写不管村上也好,克里斯巴蒂(写《30天写小说》的作者)也好,都在强调一个事情,就是:
不要想太多,一开始没那么复杂,只要开始写,冲突就开始了,你只要顺其自然看着脑袋中的小人「自导自演」就可以。我要做的,就是匆匆地将我看到小人打架的过程如实地记录下来,仅此而已。
我今天吃亏吃在,我在想「我太想进步了」吧!
今天算是又「水」了一篇文章。
B:你每天不都是很水的嘛。你该不会说,你怎么又把实话说出来了!
02 读半小时书,盖上书本输出
(2024.5.15)
今天继续阅读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看了两篇,「关于学校」和「该让什么样的人物登场」。
总体来说,村上是对日本的教育寒心和批判的。他说幸好没有对学校留下美好的回忆,也庆幸自己有好父母,没有逼着他非要学出好成绩不可。还有他认为他所处的时代,人们还可以有空间呼吸,不像现在的日本教育,连逃跑的地方都没有。
故事的人物登场,作者更像是被人物带着走,他仅仅是把人物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顺其自然发展,不要强制左右他。
①读英文原版小说。村上不爱学学校的英语,觉得填鸭式教育教出来的没啥用。自己看原版小说,虽然刚开始看不懂,但是由于有这方面的兴趣,后面能看懂了。承认看原著对英语考试成绩一点帮助也没有。
作者说,看英语原版小说,目的就是为了看懂原作内容。
②为什么学英语。村上学英语不是为了考试,认为考试更倾向呆板的时态、语法等。学校学英语能学好的人不一定能看英文原著。而他考试不咋地,却能看懂英语原著。
③猫型人格。日本教育是培养「狗型人格」或者叫「羊型人格」,听话和服从。而村上是「猫型人格」,你要我往左我偏要往右。为什么要听你的?他十几岁就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不是为了考试,疯狂看各种书籍,为了丰富人生。从别人的视角了解不一样的生活。这是小说家的特质。
④起名字。村上承认自己不善于给小说人物取名字,源自于他不喜欢去控制别人(非主动型),但是迫于写更加复杂的小说,还是得逼自己取名字。他觉得取名字对他来说,很难。
⑤小矮人。说他的脑子里总是有一群自动小矮人,操控着故事的情节发展。村上自己只需要把他看到的记录下来。
应该,所有的小说家都应该有这样的特质。好像自己被分割出来,静静地看着事件的发展,仅仅需要如实记录。
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村上早年用第一人称写,人物和情节相对简单,如果要想构建出更加恢弘的场景,人物会越来越多,这样第三人称来写就非常有必要。
但是最初经验不是那么丰富的时候,第一人称会比较容易上手吧。局限性就是,故事不能跳出主人公的视线范围,超出的部分是没法写的。
而第三人称相对的空间和广度就来得大得多。
03 找点流量池好标题(最后一期)
不拆解了,我也没啥拆解的能力。与其这样,不如找些好标题来得实在。但真的是好标题吗?不见得,得看且看。
《第一批鸡娃成功的家长,现在度日如年。》,阅读2.3万
《某众号起号慢怎么办?换个思路马上起飞》,阅读389。
哎,明天开始,这个大写的03,我准备叫停!
随缘吧,我真是一个不大会坚持的人。
B:错,你这叫懂得取舍,加法做太多了,适当做减法。这不是某位大佬说过的吗?总比把自己压死强啊。压死了,连大写的01,02也没有了。
嗯,你还真会替我找藉口,我谢谢你!
04 健身(含劈叉,从明天开始你就是03了)
(2024.5.15)
①杠铃深蹲(63.75kg)5×5。原来以为自己做不到,说,要不就上次的62.5kg,稳扎稳打。然而,心中有个声音跳出来说,不突破一下,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
行,那就每边各加1.25kg。
感觉状态不行,很疲劳,但是,做起来好像感觉还不错。
组间休息的时候画了一个头像,给番茄小说里取个好听的名字。就算是准备开始写小说了。
但确实是,只画了一个头像而已,啥也没写哈。
我说,九五九九大侠,该出发了!
健身的附加效率,还不错。
③劈叉,做了。但又好像没做。组间休息净是搞头像去了。
真的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