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笺《老子》弟一四章,以为是章之惚恍即似有似无之境界。以韩愈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之色,曹元宠词“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之味,辛弃疾词“似有人声听却无”之音,罗斯金描摹名画之云“天际片云,其轮廓初不可见,渐乃差许意会,然后不注目时才觉宛在,稍一注目则又消失无痕”之睹,今人论自由诗“不经心读时,则逼人而不可忽视,精心读时,又退藏于密”之会意五个方面形容这种境界。先生确实大手笔,似有似无这种意境,我辈可以理解,也亲眼目睹,亲耳聆听,然而让我辈形容描摹,几句话即无语也,先生滔滔不绝,细致刻画出这种感觉也。
细绎此种感觉,惟其单薄耳:草色远有近无者,惟嫩绿一色,不见深绿、浅绿之陪衬,加之草枯之旧见,未尚意识到春天已到,草开始发绿,有此感觉;“香在无心处”,此亦如是,闻惯了城市味道,入森林、大山,一种不熟悉的味道就有这种感觉;声音前则有叙,先生所引两则国外描述,甚有意味,当是画中云之稀少、诗中意含蓄。
似有似无毕竟是一种感觉,单纯是其必要条件,石之纯有玉,人之纯有幼儿,感情纯有初恋。看惯复杂错综之事情,偶尔看看单纯,听听单薄,即可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