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无悔 为疫工作人不悴
10月25日清晨,学校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命令,为了有效配合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校园暂时封闭,所有在校师生一律停止进出校园,341名学生和78名师生被封停至校园。学生和教职工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尤其教师,连件换洗衣服都没带,更不用说为家人准备点生活物资了。有的孩子嗷嗷待哺,有的老人瘫痪在床,有的身患慢性病正在吃药……每个教职工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在疫情面前,在校的78名教职工很快统一了思想认识——抗击疫情,舍我其谁!大家舍小家为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愉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用爱心和耐心谱写了一首奉献之歌。
我也是他们的妈妈
“妈妈,你啥时候回家,你再不来,我和哥哥都不理你了!”看到视频里三岁儿子哭红的双眼,听到儿子哽咽的声音,王丽老师眼睛发潮,安慰儿子说:“妈妈过几天就回去了……你要听哥哥的话……”
王丽老师是学校的一位年轻女教师,丈夫在外工作,家中有两个儿子,一个十岁,一个三岁。封校那天,正好是星期一,有语文早自习,不到七点,王丽老师就来到了学校。她出门时,两个儿子还在睡觉。接到学校通知,王丽老师心中有点慌乱,家中只有两个儿子,丈夫又不在,怎么办呢?很现实的困难,王丽老师选择了独自克服。她赶忙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央求母亲照顾孩子几天。但王丽也知道,母亲岁数大了,睡眠又不好,让她照顾两个调皮的“魔王”也是勉为其难,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后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为解决确有困难的教职工,允许个别教职工可以申请回家居家防疫,王丽老师也在学校摸排范围之内,但王丽老师并没有向学校提出回家申请,她说:“我的两个孩子虽然小,需要妈妈,但我班的十几个住校生更需要我,我也是他们的妈妈,我要留在学校管理他们,谁让我是共产党员呢?”没有豪言,没有壮语,几句朴素的话,却感动了无数人,这就是我们的教师!
潘佳和肖玉芳两位老师,是两位年轻的妈妈,还不到三十岁,孩子还在哺乳期,是最有理由提申请居家防疫的老师,但她们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学校,任凭孩子想娘哭得撕心裂肺而不为所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正是她们的爱心和耐心,筑起了学校疫情防火墙。
做孩子的贴心人
五十三岁的王旭明老师,工作三十四年,担任了三十年班主任,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医生建议要多休息。但这几天,九年级(1)班和七年级(7)班却经常见到他的身影。要么在给学生上课,要么在给学生批改作业,要么在给学生疏导情绪……整天忙得陀螺般旋转。有的教师戏谑说:“老王,几十岁的人了,悠着点,不就那么几个学生嘛,忙活啥呢?”“住校生基础有点差,我要利用这几天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弥补知识的缺陷,让他们有所改变。这些孩子两周没回家了,我要时刻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做他们的贴心人!”不善言辞的老王,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人感动。然而感动师生的还不止这些。
老王的父亲八十多岁了,瘫痪在床多年,每天离不开老王的陪伴和照料。接到不得离校的命令,老王虽然心焦,但毫无怨言,也没向学校提出回家的申请。疫情期间,雇个顾工难度挺大,但老王硬是发动亲朋花高价找了个顾工,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这几天,老王干起工作心里更有劲了。
这就四中人,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
我的工作就是服务
这段时间,学校防疫工作,井然有序。各中心主任、干事,各年级主任、副主任加班加点工作成为常态,通宵统计上报数据时有发生。他们没有喊过累,也没有向学校提过任何要求,体现了四中人主动担当作为精神,令人动容。全校上下,勠力同心,共同筑牢了四中疫情防护线,涌现出了许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卢生文和马云就是其中的代表。
共产党员卢生文,对后勤工作烂熟于心,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计划性,动手能力非常强。工作耐心细致,教师随喊随到,热心服务,干起活来不怕脏,不怕累,真正做到了爱校如家。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的工作就是服务,师生的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疫情防控期间,师生的住宿、物品的摆放、办公桌椅的搬移,都少不了他操心,他忙并快乐着。
高大帅气的马勇,酷爱干净整洁,也许会觉得他和脏活累活不搭界。疫情防控以来,他主动请缨,穿起防护服,每天在校园里消杀,楼道、教室、宿舍、卫生间、水房四处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根据上级防控要求,学校对几名师生进行了隔离管控,个别工作人员有点担心,但马勇却全然不顾,每天按工作流程对这些房间进行消杀,工作一丝不苟。穿起防护服背着喷雾器的马勇,成了防疫期间校园最靓丽的风景,他高大的身躯为防疫工作无私奉献着。
非常时期,能锻炼人,也能比较人,更能考验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验着四中人的担当和作为,砥砺着四中教师的操守和品行。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以己之力,尽己所能,助力学校抗疫工作,用爱心、耐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扫除疫情的愁云和阴霾,还一片洁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