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一年中秋又悄然划过,想起以前的往事,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儿时的中秋往事在远去的岁月中,却变得愈加清晰。
话说中秋由来有好几个版本,我却相信是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中秋和”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期,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详细记载。
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儿时的中秋佳节,虽少了过年时的爆竹声声,但浓浓的亲情却丝毫不逊色于春节。记得小时候大人都要讲中秋的故事,嫦娥的故事根本就听不进去,心里只想着月饼;长大后月饼根本吃不下去,心里老惦记着嫦娥!如今不再年轻,月饼太甜,不敢多吃,嫦娥太远,遥不可及……
说嫦娥是讲笑话,想儿女是当真的。女儿自幼去了澳洲,以前假期节日经常回上海,现在疫情双方很难走动,两边都执行十四加七,这一来一回就四十二天,余下啥事都不用做了,就剩隔离了,再说也不可能那么多假期。
记忆中,中秋前夜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几道家常菜,像酱鸭、芋头、毛豆、咸菜卤花生、走油肉、熏鱼。我妈还会专门做两道拿手菜,路路通和金丝吊葫芦,路路通是把糯米塞进莲藕里,放白糖桂花煮,冷却后切成一片一片,当点心吃。金丝吊葫芦就是油豆腐炒豆芽,取名都有寓意,希望财源广进左右逢源。
石库门的文化很有亲和力,未开席之前,大人会拿起大碗,将忙活一天的各种成果每种装上一两个,喊我们给左邻右舍送去。待回来不久,邻里孩子又会送来自家大人做的拿手菜,那种节日的气氛非常浓,有的时候还会拼桌,一起共进晚餐。一种节日特有浓浓的香味与石库门的文化弥满整弄堂,到处洋溢着兴奋而又纯真的笑脸,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后来每个居委会豆有向阳院了,大家会拿着椅子板凳去看电视,坐在中间往往是德高望重的长辈们和小孩,与平昔不同的是,他们少了往日的威严,更添了些慈祥,四周站着的是青壮年男男女女,中秋之夜也成了它们团聚嬉戏的时刻。月纱倾洒如银,似乎也羡妒了人间此刻老少欢聚一隅的温情。
回想至此,那一幅热闹温馨的场面,让我们更加理解古时中秋之夜,对月思亲的文人墨客们惆怅而又孤寂的心境。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之夜,月色洁净如初,但记忆中那轮圣洁、幽静的明月中的旧事,却早已跟随儿时曾经最温情的怀抱远去,只留下怀念任岁月咀嚼如初。
中秋已过,愿望如初,愿世上所有的团圆,都不必跋山涉水相见;愿你所有的愿望和梦想,都能梦想成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