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主食,它们PK了很多年。彼此相爱相杀,也并肩作战。然而,作为主食的霸主地位从未被超越。
你知道我说的米不止一碗白米饭,我说的面可不是面条。
一碗白米饭可以配108个菜,一碗面,再丰富也是一大勺浇卤。这其中的丰富滋味,只有打小就吃的人,才能体会。
《又见平遥》中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当出行押镖的伙计全部丧生,只剩一人回到村口的时候,进门前,一定要吃的是那碗加了醋和蒜瓣的大碗面。吃了面才算到了家。
过桥米线的传说里,秀才赶考,发妻送饭,累倒在桥边,于是发现了滚烫鸡汤汆烫米线的做法。有人说关乎爱情,有人说关乎亲情。总之,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
米面的根本,承载的是一个人对家最最原始的温暖记忆。关于家的念想,全都凝聚在这一碗里。
我要说的是米和面的变形记。
米的变形记
在我大云南,米的变形做到了极致。
从早上起来的一碗米线开始,如果不想吃米线,可以换成米干,卷粉,饵丝,饵块等等。它们都是米的变形。
家常:小锅米线
离家的昆明人无论走到哪里,归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划一碗佐料丰富的小锅米线。
也说不上它究竟有什么好,极其家常,却白吃不厌。小锅煮出来的米线,每一碗味道都不可能完全一样。
一大块嫩嫩的鲜肉,韭菜、酸菜、辣椒油、酱料、高汤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每一家的小锅米线都有味蕾上的特别之处,可能多了一点酱味,可能用的是豆芽,我更喜欢豆尖的味道,绿绿的豆尖浮在红亮的汤色之上,豌豆的清香混合在辣椒酱味之间,很微弱却不会被遮盖。
再加一块臭豆腐,细绵的口感,和浓烈的气味,把酱香突出的更为明显。
先吃肉饼和臭豆腐,接着挑起米线,顺滑的口感带着火辣和烫溜进肚里。甩完一碗米线,满头大汗,可以喷出火来。
特色:大理肉酱烧饵块
饵块饼烧好,夹上半根烤得香脆的油条,抹上秘制辣酱,炒香的肉酱一大勺,花生核桃酱一大勺。加上豆芽菜和酸菜。
咬上一大口,满口就一个字,香。
菜:鸡丝凉米线。
米线即是主食,也可以做菜。滇味里最重要的凉拼即是这道菜。
漂亮的摆盘以及酸、甜、咸、辣的口感拌在一起,本身就象征着一种美好的团圆。因此,这是滇味宴席中老少咸宜的一道菜。
面的变形记
北方的面不是面条。我以为的面条是长长细细的那种。
家常:西红柿拌面。
用的是手工切面。切面不会很细,也不会很长。煮出来之后就是面本身的清香,拌上炒好的西红柿酱,稀里呼噜一大碗。再来上一碗面汤,胃里被熨平过。
面是最饱人的,久久难以消化。我可以吃掉一大碗米线,却只能吃一小碗面。
一斤米可以制成两斤米线,一斤面却是实实在在的一斤面。
特色:各种不同形状的面食。
饺子,是不必多说的。除此之外,切溜则、饸烙面、一根面、猫耳朵、刀削面、剪刀面、碗团等,吃到的时候,似乎不同的时节配不同的面,也是一种讲究。
就这一口面,不同形状,吃出了庄严感和仪式感。
菜:莜面栲栳
这是长得最奇怪的一种面。准确的说,莜面是一种杂粮。可是作为菜,第一次吃的时候,我还是惊艳到了,一个是它的形状,一个是它的蘸料,多达8种口味。从口感上来讲,它不还是面吗?
主食的发声。
它们都离不开地域的鲜明特征。也许带走亲妈,就能做一口地道的家常西红柿拌面;但是离开了云南的水土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出一碗顺滑的米线。虽然爱极了米线,却无法接受在除了云南之外的地方吃米线,因为口感上无法接收。米线和米粉绝对不是一种东西。
离开了大同就吃不到最好吃的刀削面,出了山西就见不到那么多花色的面。
主食承载了更多的乡情。在你无法归去的故乡,不是某个人,而是有一碗亲切的美食在等着你。
归家吧,年夜饭里的那一碗在呼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