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应语
“大学生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次我妈说要给我多打点钱,我一边暗暗感动,一边以“你打多少我都能花得完”阻止了她。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我的生活费一般不是按月准时打的,所以我过着“弹性”很大的生活——有钱吃得好点,没钱吃得差一点。
直到卡里余额降到三百以下,就该打电话要钱了。
以我这样非典型的大学生为例,一个月要多少钱才能体面生活呢?
“ 妈,
打钱 ”
不管在什么时候,“吃”一定是占据了广大人民群众大部分花费的。
我吃过学校里最便宜的菜是炒豆芽,只要一块钱,比较贵的单人伙食,像糖醋排骨炒菠萝大概在十块左右浮动。
以下账单,均按照二三线城市大学城的物价计算,并假定基础月生活费为1000元,不十分具有代表性,仅供参考。
下面是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花费。
左滑查看实际支出
除了基本的饮食,一些消耗品也需要长期使用,折合成每月使用的大概价格如下:
左滑查看实际支出
看得出来,女生在生活必需品上的花费,比男生要稍微多一点点。
在不计算化妆品的情况下,生活用品的花费可以占到总生活费的1/4。
住宿的日常花费如下:
左滑查看真实支出
按照朴素、勤俭、无社交、无娱乐活动、不修饰自己的“生存模式”,开支大概在745元左右。
稍微享受一些的“生活模式”,每月总花费在1228元左右。
除了上述的开销,还有参加活动的费用、出去逛街的交通费用、朋友生日的礼物费用、看电影吃饭的费用……
如果把这些都排除在生活开销以外,那么基本可以在生活费范围内开启“生存模式”,无法进入“生活模式”。
“ 晚上
吃什么 ”
在以我为例的这样一类大学生中,每个月用完生活费是常事,偶尔还要借借花呗。
如果碰到突然的情况,比如朋友借钱,或者想要买一双很贵的鞋,就只能向父母要额外的钱。
但在我们这样的年纪,似乎已经没办法再理直气壮的向父母要钱,来满足额外的愿望。
从十八岁开始,给生活费其实已经不再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但他们往往会一直供养子女完成学业,直到找到工作。
子女结婚时,父母还需要帮忙买房、买车。
“啃老族”似乎已经是过时了的词汇,但在生活中,还是有许多人正在依靠父母而不自知。
为了这些“生命以外的花费”,一些家长即使在退休年龄之后,仍然有着不小的经济负担,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工作、劳动上。
在用父母的钱吃饭、旅行、看电影、买衣服时,想象一下:如果是父母用这些钱吃饭、旅行、看电影、买衣服,他们收获到的快乐,难道会比我们更少吗?
我们用在娱乐的这笔钱,难道会比父母自己用更有意义吗?
“ 照顾
自己 ”
电视剧里,一些人为了省钱,决不买任何生活用品以外的东西,把所有前都节省下来存进银行,渐渐能够有一些积蓄。
这一种金钱观无可厚非,虽然生活没有那么丰富,却有足够的钱来应付突发情况。
当然,花钱也是对的,货币的诞生就是为了交易,但是在花钱之前,应该首先对未来的生活做好规划。
经济独立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有一定的存款,能够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达成自己的愿望、或者帮助身边的人。
《小狗钱钱》中对理财的建议是: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作日常开销,一部分用作“心愿储蓄”,例如一直想要的电脑,去看偶像的演唱会,一次舒适的旅行等等,还有一部分钱则用来作为存款。
书里把存款比喻成一只下金蛋的鹅,而利息就是它下的金蛋。
如果每个月都把所有的钱花光,那么就相当于杀死了这只会下金蛋的鹅,但如果每个月把一部分钱存起来,那么一段时间以后,存款产生的利息就能够成为长期、稳定的金蛋。
就像一个老笑话说的那样:怎么才能一年赚到100万?往银行存6000万,一年利息就差不多了;怎么赚到这6000万呢?往银行存40亿。
也许对大学生来说,这种方法不好实施,但其中的思想是有用的。
每月1000的生活费,也可以有一部分用于规划未来、投资自己,也许在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可以用心愿储蓄买到想要的东西,可以在期待已久的旅行中享受风景,几十年以后,也许大家不必工作也能维持生活,达到真正的财务自由。
《小狗钱钱》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我们会在下一期推文中分享给大家,如果你对这类理财书籍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我们的消息。
往期精彩:
谈恋爱的人都做些什么?
男朋友也会想要玫瑰花
Vince | 星空下的长大
Vince | 追一颗星
\* 文 石应语
图片 《穿普拉达的女王》 *\
分享即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