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岛上学校》《空间感是摆出来的》
这个标题下,有好几篇小文章,都是围绕学校文化来谈的。比如办学理念是不是要上墙?学生容易踩到草坪与道路的拐角处怎么办?类似这些问题看似都是非常小的问题,其实它不仅折射出了教育人的学生观,也反映了教育人的理念。
是不是满墙文字标语就是文化?不然。我曾经去一所学校,目之所及全是文字,我问校长你们学校最核心的理念是什么?他自己转了一圈确定不下来,那么当孩子们看到这些又会是什么感觉呢?我们所期待的教育效果是不是这样就是最佳的?
学校环境文化需要留白,少一些文字,多一些空间,少一些人为,多一些想象。这才是最好的文化。
学校里有些物件,不是真的有多大作用,而是为了一种纪念、一种象征。正如李海林校长所言,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考虑教育内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更要考虑这种教育的可接受性,任何教育内容都要先用心把它捂热后再传递给孩子,我把这种考量称为“教育的温度”。(李晓萍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