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红尘是你的修行之所
禅宗六祖慧能在还是扫地僧时写下的这首诗,流传甚广,无论你对禅学有无触及,读来都会有一些或浅或深的领悟。
毕竟这首诗已经流传许久,有多少的大家、名流都给过很深刻的解读,总有一种思绪可以深得你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只是我等凡夫俗子,每日被这柴米油盐所扰,连偶尔放肆一下“诗酒花”的时间都是奢侈,哪里还有心力去“研究”这禅意流年呢?
高僧得道也得历经生活之苦,方能参透生命的本源,才能大彻大悟。若是未能感受着人间疾苦,留给后世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便是空中阁楼,无法刺痛到灵魂的深处。
林清玄在他的《红尘菩提》中说道,“如果想要找一个理想的红尘来生活与修行,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幻境”。
无论是禅宗或是凡人,皆是这红尘之散客,若同样看花,你看到的不止是花,并能照观你的心灵,给你带来内心的涤荡,这万丈红尘便是你的修行之所,你所领悟便是你这个世界里最玄妙的禅思。
学会看镜像中的自己
有人会说,这禅学说来还是过于深奥,但是对于那个关于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历经千辛万苦,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后大彻大悟的故事肯定都是熟悉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时太过于现实,有时又过于残忍,有时让你想拥抱整个世界,有时又感觉整个世界都与你无关。
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俗事挂碍牵扯着你,让你以为不堪负重,现代人很多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但是你若能将你的心反转一下,你就是那指点众生的得道高人,跳出“三界外”,你看着这镜像中的自己,是否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
但凡成佛得道之人,都是依着内心的领悟将这玄机参悟出来的,你看哪有得道高僧是因为前辈的经验而得此修为的呢?
每个人都是“一花一世界”
很多电视剧里都会有一个桥段,脑袋被撞失忆的主角,各种上天入地的方子都试过了,就是没有办法让他(她)回忆起曾经的前世今生。
某日脑袋再矮了一下,或被刺激了一下,就瞬间电光火石,所有前程往事、恩怨情仇全部魂归本位了。
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参禅悟道,就如那电光火石“DuangDuangDuang”冷不丁地那么一下,犹如醍醐灌顶,你就不是原来的那个你啦。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你是你这个世界里当然的主角,好好感受属于你自己的“一花一世界”,哪怕平淡如水、哪怕跌宕壮阔,都是值得细细感悟的。
怨念也好,爱恨也罢,你我都是这红尘的旅人,无需有过多的执念,也无需让这纷扰的世事扰乱你那原本没有涟漪的心,无论喜忧,当作修行一场就好。
参透、看透、想透
你看那KFC老爷爷在哪里落地开张,都要经过严格的市场调查、分析,然后形成可行性报告才能执行。
但是你看那街边的小贩,他是绝没有可能去做市场调查,也绝说不出分析数据的,但是他就是知道要把他的摊位摆在何处,才能财源滚滚来。
甚至于可以说,街边摊贩摆摊位子的选择,是用他的人生哲学来摆放的,但是KFC的反而只是写字楼里面套路下的产物。
你让小贩去说这道理,他也许会害羞,会说摆在这边生意好啊,但是你让他变成文字,变成学术报告,那是不可能的,所谓禅意,就是这份可以意会、不能言传的个人感知吧。
所以悟道参禅都要自己去参透、看透、想透,让一切外物内化为自己内心的东西,才能大彻大悟,得道位列仙班。
修禅绝不是让你坐在那里念着别人的哲学,而是你在一日三餐、淋了一场大雨、喝了一壶好茶、经历了一场或苦或甜的世事,从而颉取入你心的,那份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人生哲学或是感悟,就是属于你的禅意人生。
愿这红尘之所,是你最好的修行领地
《华严经》有语:佛土生五色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所谓天机不可泄露,禅机更是如此,凡是用言语就能轻易表达出来的禅意,多是浅显之意,禅意最玄妙之处当属“不可言说”的那份美妙,我自观之,你又自觉何如?
近年来异常流行的源于古印度的“瑜伽”,原是追寻“梵我合一”的修行之道,被我们所喜爱,是因为通过瑜伽的练习可以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的统一。
这套经历了数千年历史检验的姿势,带给我们的福祉也是很多的:
可以缓解生活给我们带来的重压,让身心得到放松,得愉悦之感;
现在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个性需求,产生了更多的分支系列,如热瑜伽、哈他瑜伽、高温瑜伽、养生瑜伽等等等等。
禅从来都不是孤立与世的,禅一直在你的心里,只是你是否有如练习瑜伽时的那份超脱,以静心去用心感悟,同样的景致,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所看所感都会不同。
愿这红尘之所,是你最好的修行领地;愿这柴米油盐,可以观照到你的内心;愿你体恤这诗酒花的人生,成为你最写意的菩提;愿心意相合,让你体会到那份不可言说的美妙!
本文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