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信和微博上被一篇叫做《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的文章刷了屏。更有朋友把文章丢到微信群里,让大家讨论。就在热烈讨论了一天之后,我们又在澎湃新闻中看到了该学校校长的真相回复。校长说,女老师坐在后面的角落处,学生并没有看到,看到之后第一时间通知了隔壁班老师。
短短一天的时间,我们的舆论从声讨学生做法、教育体制变成了维护学生利益、关爱未成年成长。在舆论自由的今天,大部分的声音,仍然被舆论所左右。
在柴静的《看见》里有一句话,新闻没有真相只有角度。这句话被一些新闻工作者,奉为体恤的金句。
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又为什么不能看到真相?
新闻报道,很多时候都是及时的,但进行报道的人是主观的,很多新闻工作者负责的了解整个事件的经过,之后挑选认为合适的角度编写新闻,但更过的人是为了抢新闻,造声势,增加搜索量,而在只看到事情的一个边角的时候,就大肆揣测报道。为了成为热搜,创造舆论的讨论和热议,不惜恶意抹黑,胡编乱造。
前几日,热播网剧《太子妃升职记》中饰演太子的青年演员,因为一部剧而爆红,之后接踵而来就是同性恋、整容、与导演关系不正当的言论。在刚出现在大家视野中不足数月的演员,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就开始在部分照片的基础上进行猜想,获得更多的关注。
真相到底在哪里?
在我看来,新闻里除了当事人的心里,已经没有了真相。一半的工作迎合市场,一半的工作揣摩读者心里,新闻变成了,我想让你看到就看到的样子。人们开始跟风的批判、崇拜,然后再热捧、唾弃,舆论变成了一把刀,想插谁就插谁。真相,变成了不在意。
我们寻找真相的影子,希望得到真诚说话,还原事情全貌的声音,但太多时候,我们并看不到真相。唯一,让我们更接近于事件全貌的方法就是多层次、角度、平台阅读关于一件事情的记叙与描述,不急于站队,不沉迷于骂架。而是带着一颗接纳的心,多看一看真相本身。
读者看不到真相,除了媒体的责任,自己不曾努力看到真相,并且不曾努力得知真相也是极大的问题。我们不要被自己所困扰,不要被隐蔽起来的真相遮蔽的双眼。
新闻本来就应该还原真相,无论从什么角度,读者理应得知它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