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别再说什么勤能补拙了,我们大部分人都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每天打卡谁不会,关键是打什么卡,这事还真要好好考虑一下。
比如我现在在上一个打造个人品牌的微课,同时打算再报一个写作课和视觉笔记课,还有几天要考教师证——看似很忙碌,实则大多是脑门一热的冲动决定,缺乏长远规划。
这一章采铜为正在“努力”的各位正三观,他说,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
既然可以习得,那就罗列一下“努力”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1、即使是普通人也有独特的优势,可参考网络的“优势识别器”测试一番。
2、拥有成长型心智,相信自己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变的更好。
3、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死磕到底!
4、寻找结识与自己能力互补的人,与之合作。
5、把事情做到极致,人生不苟且!
6、利用“杠铃策略”来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80%用来专注优势发展,20%用来广泛涉猎,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
7、构建挑战阶梯,激发个人潜能。
最后,再来说一说“兴趣”的培养。
1、放下执念。
先努力做事,再在过程中发现乐趣和热爱。
2、提升“浸润”深度。
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
3、增加互动。
变单向的信息流动为双向的信息演绎。
4、变被动为主动。
不盲从教条,不迷信权威,不循规蹈矩,不墨守陈规,带着探险的乐趣去主动钻研,兴趣慢慢就会由淡到浓,陶冶情操。
这些都是学校的教学大纲里没有写的,也是大部分人傻傻分不清楚的,但却又那么的重要,想不清楚就永远活不出极致人生。
最后,用村上春树的话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为了生活零售时间和生命,是不会有好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