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全文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从字面解释就是:
道是可以用言语表述的,但表述出来的已经不是道的本来意义。事物的表现形式也是可以用语言描述的,但描述出来的往往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天地之间的事物原本都不表现出可见的状态,也无法给出某个特定的名称;一旦形成了可见的状态,就可以给出一个特定的名称了。所以要考察事物的奥妙就必须考察事物的来源,从“无”的角度考察;要考察事物的发展就要抓住事物的形态变化(“有”)。有和无只是事物的外在表现不同,其本质是一样的。都表现得深奥无比。道就是这样玄之又玄,如果掌握了道的本义,就把握住了一切事物的奥妙之门。
无是天地之始,有是万物之母。从无到有的中介就是道。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任何可见的物质存在,世界处在一种无的状态。后来,借助于道的作用,产生了有形的宇宙,于是有了日月星辰,有了花鸟虫鱼,并在此基础上进化出了人类。要了解世间万物,就必须从无入手,从宇宙的起源入手去研究。而要了解宇宙和自然的进化进程,就要从宇宙本身和自然界的所有物质去寻找证据。
道是什么?道不是无,更不是有。道是从无到有的中介,因为有了道,无才能变成有。
《庄子·至乐》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族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受到惠子的责难。庄子解释说:“妻子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如今又变化为死,即没有生命。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通达了吗?”庄子关于妻子生死的一番言论,极好地阐释了无和有的关系。可以说,庄子是真正懂得了道的真谛,所以才能悟透生死之间的奥妙。
无因为道才能转化为有,因此道本身不是某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不是世界的本原。道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内在的规律,不受任何人的意志所左右,是世界的本因。我们只有把握了道,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
不但认识客观物质世界需要把握道,认识人类社会同样必须把握道。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演变,也是遵循道的,即是说,也是遵循自身规律的。无论什么人,无论作出何种惊天动地的举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发展进程,但是无法改变社会发展变化之道,历史的车轮始终会沿着其固有的轨道前进,这是不可改变的。
因此,道是存在的,万古不变的,我们可以想办法认识它,但却不能改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