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新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科学单元里读到《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这篇文章,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篇语言朴素却极具感染力文章。作者塞缪尔·斯卡德作为美国昆虫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用真挚的笔调,详实的为我们记述了他在哈佛读书期间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一段难忘的经历。文中的阿加西斯教授是美国博物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他引导作者反复观察一条鱼,使作者不断产生新的发现,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认识到在这样的课中学到的是他终身受用的东西,他觉得这是他上过的“最好的课”。这篇文章写于1874年,此前一年,阿加西斯教授逝世,作为学生,塞缪尔•斯卡德回忆这“最好的课”,是对恩师的最好的悼念。这节课所传达出来的科学精神,直到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文章原题是《学生,鱼,和阿加西斯》,选入课本有删节,主题更加突出,故事性更强。作者在文章最后强调阿加西斯教授在训练学生观察事实及有序排列的能力时,告诫学生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发现。作者用三天的观察体验,用切身的感受经历,包括情绪体验进行了一次发现之旅,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特征,发现了阿加西斯教授让他这样做的意义及价值,发现了同类事物的异同,发现真理、观察事物的真理,发现事实本身的枯燥无味与自然规律联系就变得有意义。这是一次实践之旅、科学精神的觉醒之旅。是作者在阿加西斯教授的科学素养、人格魅力及教育艺术的熏陶下,科学素养的养成之旅。
文章按照事情的经过可以把文本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4小节是故事开端,写“我”刚入学阿加西斯教授就让“我”用肉眼观察一条用于制作标本的鱼。第二部分5—11小节是故事发展,写“我”多角度观察这条鱼,把鱼画下来,发现新特征,受到教授的鼓励,但教授批评“我”依然观察不仔细,要求第二天早晨给出准确的描述。第三部分12—17小节是故事高潮和结局,写“我”经过一夜思考,终于有了新的发现;教授满意的肯定后又要求“我”继续观察,直到看完同科所有的鱼。第四部分18—19小节是故事的意义,写“我”的感受和教授对“我”的教诲。也可以按照材料的性质把文本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17段,讲述自己在阿加西斯教授实验室四天的学习经历。第二部分18—19段,讲述我终于认识到自己上了一节最好的课,认识到观察的作用,抒发对阿加西斯教授的感激之情。
文章记叙了作者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引导下反复观察一种鱼并且有所发现,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的故事,颂扬了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教学策略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通过自己的科研经历告诉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反复观察,善于思考,持之以恒,探索规律,多角度多侧面理解事物,进入科学之门,寻求科学的奥秘。
文章文本解读的密钥在最后两节。首先是作者对这节课的评价,他说这是“我所上过的最好的课”,对全文细细品味我们是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接着是对作者影响,作者说“我的一切研究和学习方法不受这一课的影响”,这是对这节课的更高的评价,因为这节课不只教知识,还教给“我”学术研究的态度与方法,更教给我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因此作者深情的说:“这是教授给我的礼物,千金难买,是一笔不能丢弃的财富。”在引导学生文本解读时我们就可以抓住这“最好”两字,从文本中寻觅好在何处,为什么好。
最后一节则是全文的总纲,文章处处循着这一总纲来着笔,文章记述的就是阿加西斯教授“在训练学生现察事实及其有序排列的能力”的故事,阿加西斯在这样的课上用最独特的方式让作者体验并深刻感悟到“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发现”,作者在丝毫没有准备的状态下接受观察一条不熟悉(可能也不是最喜欢)的鱼的任务时,他深切的体会到了“事实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当阿加西斯教授告诉他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都没观察到时,他有了目标,立即感觉到时间过得飞快,并且在阿加西斯教授给他这一规律的意义之后,继续观察“一条又一条,直到我看完同科所有的鱼”,再来理解“除非与某一自然规律联系起来时才有意义”,那种感受是何等的深刻呀。
阿加西斯教授在教学艺术特别是教育等待艺术、过程艺术、方式艺术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作者说这是他上过的最好的课,那么这节课好在哪里呢?好在亲身体验事物本身枯燥无味时的纠结,好在明白观察与规律联系的意义时的彻悟,好在直达心灵的终身受用的科学精神的收获,好在老师唤醒了作者的科学精神的方式。
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数次情绪上的变化,无不是在教授精心的教学设计之下的真实而难忘的情绪体验。教授一开始就让他观察一条鱼,并“就自个儿走了”,作者感到“失望”,是因为这条鱼“难以满足我的求知欲”,并且也没有明确的观察任务,他此时却不明白教授的本意就在于为了让“我”自己探究,独立完成。当观察一个又一个小时过后作者感到“无可奈何”,甚至开始数鱼鳞数到自己都觉得“荒唐”,这些情绪体验让作者很纠结,不知教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而这也正是教授的高明之处,因为教授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让作者亲身体验“事实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在作者从教授失望的言语中确知有项最明显的特征都没看出来,他感到“屈辱”,并继续观察时,“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特征”,他发现时间过得“真快”了,并且明白了教授“批评的确有点道理”了,直到这时作者其实还没有完全明白“事实本身”的枯燥无味与“自然规律联系”之间意义所在。当教授让他回家思考过后再问他观察所得时,作者觉得“这真让人受不了”,因为他要在那条鱼不在眼前的情况下整晚想着那个“未知又明显的特征”。第二天当自己的思考得到教授肯定的“那当然”回答时,他感到了“宽慰”。这是对思考最好奖励。这也正是教授的高明之处,教授故意留出时间让“我”回忆,继续思考,意在培养作者缜密思维的品质。即使如此,作者可能还没有完全体会教授的用意,从“只有这不断重复的指令”这句话是不难看出的,直到第四天,同类的鱼被放在那条鱼旁边并让他指出两条鱼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乃至后来一条又一条,直到“我”看完同科所有的鱼时,作者一定是被深深的震撼了,这不就是在细致观察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吗?比起教授直接将鱼的特征一条一条的直接告诉给他的方式来,这种认识是何其的真切,何其的深刻呀!此时,“这是我所上过的最好的课”必然是从心底发出的由衷的感慨。至此,作者是真切的体会到了观察思考的意义,体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的独特魅力。体会到“这是教授给我的礼物,千金难买,是一笔不能丢弃的财富。”
文章处处用对比,有教授的不急不躁与作者的急于求成的对比,有教授的兴致很高与作者的索然无味的对比,更有作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纠结与事后的彻悟的对比。这些对比表现了师生之间冲突,而冲突正是这节好课的标志。学生的认知与老师的教学任务之间的强烈冲突给学生带来了终身难忘的收获。教授教给作者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是科学的精神、观察的素养,可以这样说,教授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塑造科学人才。作者的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如对待事物的价值标准(自然规律),思维方式,行为表现等无不在教授的引导下表现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的精神,勇于探究未知的世界。这节课中的诸多理念,特别是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塑造,似乎正是我们许多理科教学中所缺乏的,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
塞缪尔•斯卡德
我走进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告诉他,我已在科学学院注册学习博物学这门课。
“你想从什么时候开始,”他问。
“就现在。”我回答说。
他听了显然很高兴,劲头十足地说“很好”,便从架子上取下一只大玻璃瓶,里面的黄色酒精中浸泡着标本。“把这条鱼拿去看看,”他说,“等会儿我要同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说完他就自个儿走了。我很失望,因为盯着一条鱼看,难以满足我的求知欲;况且,那酒精的气味实在难闻。不过,我没说什么,马上拿出这条鱼,开始观察。
不过十分钟,我就把这条鱼能看的看了个遍,然后我去找教授。可是,教授已经离开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这条鱼让人越来越讨厌,我提起它看,一条苍白的死鱼;}从背面看,往下看,朝上看,从侧面看,都一样。教授不让我用放大镜和其他器材,凭一双手,两只眼,面对这条鱼:这个研究范围似乎太狭小了,我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继续观察那条鱼,我把手指伸入它的喉部,试试它的牙齿有多锋利;我开始数鱼鳞,一直数到自己也觉得荒唐,最后我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把鱼画下来。我惊讶地发现这家伙身上还真有不少新特征。就在这时,教授回来了。
“对了,”他说,“用笔画也是一种敏锐的观察方式。”鼓励过后,他接着问:“好了,看到什么了?”
他专注地听我简要描述,我讲完了,他仍等着,似乎还想听我多说些,接着带着失望的神情说:“唉,你观察得不够仔细。”他认真地接着说道:“这条鱼有一项最明显的特征,你都没有看出来,那特征非常明显,就像这条鱼—样地明摆在你眼前。再现察,再观察!”他说完就走了,留下我独自沮丧不已。
我深感屈辱,但还得盯着那条该死的鱼。不过这次我憋了一股劲仔细观察,于是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特征,这时候,我明白教授的批评的确有点道理了。时间过得真快,下午将尽时,教授同道:“你发现那个特征了吗?”
“还没有,”我答道,“可是,我认识到原先自己观察得还不够细致。”
“嗯,那也不错,”他认真地说,“不过现在我不想听你讲。把鱼放好,回家吧。说不定明天早上你会答得更好。明天开始观察之前我会再问你。”
这真让人受不了!我不但要在鱼不在眼前的情况下,整晚想着那条鱼,仔细琢磨那个未知却又明显的特征,而且要在明天早上给出准确的描述。
第二天早上,教授热情友好的问候让我感到宽慰。他急切希望我能独立看出他所观察到的事物。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我问,“这条鱼两侧对称,器官成对?”
他相当满意地说:“那当然!”这个回答补偿了我前一晚难以入眠的损失。等他一如既往高兴而又热情地讲完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后,我问他,接下来我该再做什么。
“噢,观察那条鱼。”他说完走了,又不管我了。过了一个多小时,他回来了,听我{[报新发现。
“很好,很好,”他说,“但这还不够,接着观察。”于是,整整三天,他把那条鱼放在我面前,不让我看别的东西,也不让我借助任何辅助工具。“观察,观察,再观察”,只有这不断重复的指令。
第四天,另一条同类的鱼被放在那条鱼的旁边,教授要我指出两条鱼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然后,一条又一条,直到我看完同科所有的鱼。
这是我所上过的最好的课。自此以后,我的一切研究和学习方法无不受这一课的影响。这是教授给我的礼物,千金难买,是一笔不能丢弃的财富。
在训练学生现察事实及其有序排列的能力时,阿加西斯教授始终谆谆告诫大家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发现。他常说:“事实本身是枯燥无味的,除非与某一自然规律联系起来时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