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总有那么几个让人头疼的学生,每当和家长聊起,家长就一股脑跟我诉说孩子让自己生气的种种行为,常用形容孩子的词语也多是,皮的很、不听话、烦人等,归结一个词就是“熊孩子”。那家庭教育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
1.单向“教育”
育儿的主体应该是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我们才是更应该关注的人,想让孩子学习刻苦,首先父母要爱学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先让孩子培养兴趣,父母自己没有兴趣爱好,又不愿意花精力去培养,那么教育子女还有什么说服力。
2. 一味认为孩子不听话
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就说孩子不听话,却没有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当孩子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不是去询问倾听孩子的需求,而是批评孩子,久而久之会有两个结果:要么孩子什么都听你的,变得没有主见,要么不在和你说自己的想法,拿你的话当耳旁风。
3. 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相对于父母而言,老人更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而真实情况是孩子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情感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留守儿童会有心理问题,长时间的和父母分离,孩子没有归属感、安全感和信任感。
4.过分的娇惯
父母太娇惯孩子,孩子说怎样就要怎样。在孩子小的时候认为某些行为好玩,不加以制止反而鼓励,形成了模式即使长大了也很难改过来。
5. 暴力沟通方式
没说几句话火药味就上来了,很多时候问题很小,但是沟通的结果很严重。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和敏感的,你的比较、批评、责备和命令在达到目的的同时,也会引起孩子的反叛和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