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 1:这本书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
书名:《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副标题——碎片化时代,高效能人士必备的核心技能。乔西·戴维斯 著 陶文佳译
我最想要在书中得到的一个解答:如何合理安排工作提高效率
问题的动机:高效工作。
◆Step 2:关键字◆
错误的想法、抛弃“效率”这个念头、为什么是两个小时、自动模式、有意识的思考、执行意向、能量、辨别、走神。
◆Step 3:我们想错了◆
我们经常会这样,斗志满满的来到办公室,想着昨天晚上构想的工作解决方案,决定到办公室后第一件事就是先解决最重要问题。结果开了早会,需要处理几件小事,一会儿可能同事会来请你帮助解决问题,你抬头一看表可能又到中午了。
心想下午一定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完,结果下午头脑不清醒,刚刚开始做的时候,昨天晚上想的解决方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强打起精神,强制自己集中精力处理这件事,结果自己总是不满意,忙忙活活又到了下班的点,心想明天一上班再做吧。
结果总是令人失望,感觉自己非常刻苦和努力,工作却不见成效,想要提高工作效率,下载了许多时间管理的APP,却总是才在最后期限将自己并不满意的方案交出去。
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回到家想起当天的工作也不开心,貌似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啊。
我们只是想要在工作上拥有极佳的状态,成为工作主宰者,按照交出领导认可的方案,而不在最后时限应付的方案。
不想一切都无法掌控。我们期望自己能无间断地工作。
我想你也是这样想的,其实这样想是错的,大错特错。
我们面对工作时会有这样一个信念:为了掌控我们的工作,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我们要学会使用每分每秒,时间就是金钱,我们强制自己集中注意力,这样我们可以更有效率。
这是错的,主要来源于我们对自己大脑的工作方式不了解。只有当我们和生理系统处于最理想的状态时,我们就可以更高效工作。很难想像昨晚喝醉的你,今天在工作中有极佳的表现。
想要实现高效,关键在于按照我们的生理状况来工作。
每天拿出两小时,就足够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提出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呢?因为这个时长即可以非常容易做到,又可以保证我们能够完成每天最重要的工作。通过以下五个策略,就可以实现高效工作的两小时:
◆Step 4:主动选择最重要的事◆
策略一:主动选择最主要事情。可以回想一下以前某一天的工作,打扫办公室,打开电脑,处理一下邮件,回复一下同事的问题,和外协部门做一些协调。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在这种“自动模式”下完成了工作。
这一切都是按照无意识的程序完成的。大脑已经适应了这种工作模式。
要想制造出“高效两小时”,第一个策略就是学会下意识的思考,下一步的工作是什么?它是最重要的吗?在切换工作任务时,有意识的停下来思考几分钟,告诉自己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让自动模式带我们去做那些并不重要或者这个时间段不适合的工作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能够决定该如何最大化的利用下一个时间段。
这些停顿思考,决定了对时间的利用质量。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我们却很少这么做。
当然无论多么完美的计划,都有可能被打断,而每次的打断都想当于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考点,为了更有效的处理这些思考点,我们可以提前计划,即为自己的工作制订应急预案,提前计划如何应对计划外的事情。
这种提前计划的学名叫做“执行意向”,即使用“如果……就……”的处理方式。“如果某种情况打断了我的工作,我就会这样做。”
当你开始有意识思考一个时间段如何工作,并为被打断工作制订好预案时,你会发现,自己的以前的工作屈从于自动模式,浪费掉了多少时间,所以学会有意识的思考,是高效工作两小时第一个策略,简单而有效的策略。
◆Step 3:自控力是有限的◆
我们的大脑有一部分功能相当于公司的经理,负责指挥并纠正下属的错误。
这部分包括做出决定(早餐是吃煎饼果子还是油条)、做出计划(要先去跑步,然后在路上买点晚餐等)、必要的时候,还会记住一些工作生活上的想法等。还包括抑制一些行为,我们称之为自控力,如控制自己少吃一点,控制自己集中注意力放在工作上而不是玩手机。
进行自我控制会消耗掉自控力,这就是我们每天需要做出多次决定,努力控制自己少吃一点欲望后显得疲惫的原因。
这也解释了有时候我们早上坚定了拒绝食物的诱惑,中午也能抗拒食物的诱惑,结果到了晚上我们却很难拒绝的原因。
白天努力工作,做出各种决定,做计划,努力自控已经消耗掉我们的自控力,于是,我们累坏的大脑最终还是屈服了,放任我们狂吃狂喝。
不要自责自控力不行,实际只是我们将自控力用错了地方。
我们为了保证工作效率,需要拒绝工作环境带给我们的干扰:和同事闲聊啦,突然来的电话等。换句话说,为了保证工作效率,需要我们能够做到自控,一切决定都在消耗我们的自控力,当自控力一旦消耗尽。我们再做其它需要自控力的事情就变得缺乏动力和主动性。
频繁使用自控力,会导致心理上的疲惫,由此降低了我们做出最佳表现的能力。
因此在自控力消耗尽前,安排做需要做出决定,当天更重要的工作上,将不需要自控力的工作安排在后面。或者在做需要消耗自控力工作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地避免做那些消耗自控力的事,如做出决定,做计划,控制情绪等。我们了解了是什么让我们每天疲惫不堪,有一些简单的小方法可以帮助你解决它:
1、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你最重要的工作。这里说的第一件事是你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打扫办公室,不是回复邮件,是你真正重要的事情。
2、试着将当天的工作进行分类如重要的,必须的,其它等。可以将其它事项放到下午或一天之中较晚时间来完成。而不是在自控力最强的时候去完成它。
3、如果第二天有重要的活动可以在头天晚上就提前做一些决定,如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早餐吃什么等,尽量不要让这些小决定消耗你的自控力。
当然有时候也不可避免的出现疲惫的情况,这时候可以试试这几个小方法迅速补充一下自控力。
1、数呼吸。深吸气,深呼气,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呼吸上,这个需要平时的练习,慢慢的你会喜欢深呼吸后带来的精神饱满的感觉上的。
2、大笑,或者装作大笑。
3、短暂地打个盹。注意时间不要太长,10分钟左右即可,如果时间太长,回复到清醒姿态也需要花点时间。
学会使用自控力,提前安排好工作计划,让你在需要自控力的时候,让它帮助你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Step 4:走神是常态◆
或许你也曾经浪费很大力气的试图让自己专注于某项工作任务,可实际上还是难免东想西想。走神是常态,别担心,你并不孤单。实际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不是为了无限专注于某种事。想一想在远古时代,我们人类为了生存,必然时刻观察周围的环境,有点风吹草动,异响等都需要将观察点从一个事物快速切换到另外一个点。这是我们无法保持长时间专注的原因。
我们的注意力系统天生就是为了监视而生,是它让我们不断的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适当时机做出有利的行动。所以,毫不动摇的专注不符合人类生理规律。
如果你每天强迫自己这样做,只会导致你满脑子想着“不要分心”“不要分心”的事,而忘记自己当下的工作是什么。
研究发现,当我们要求自己不要去想某件事时,想这件事的概念反而更高了,比如:现在我要求不要去想北极熊的事。怎么样?现在是不是满脑子全是北极熊?
既然我们大脑天生就是不容易专注,工作又需要我们专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将我们办公区内,目能所及的地方容易让我们产生分神的小物件,电子设备等,让它们远离我们的视线,听觉。
二是大脑分神的时候,不要刻意去控制它,就让它分神一会儿吧。分神甚至可以让我们想到更好的,更有创意的点子,特别是在我们需要创造性的工作时,适当分神是有好处的。当然分神也不能太远了,会影响工作的,当意识自己正在分神的时候,试着让自己做以下事情,可以帮助我们回到关键工作中来。
·欣赏墙上画,窗外的风景,把注意力放到这些事物颜色深浅上。
·简单整理一下桌面,把桌子擦干净。
·听点音乐,把注意力放到音乐中使用了什么乐器上。
分神的过程千万不要做以下事情
·看手机或回复邮件。
·整理文件。
·为了某个重要的事项做准备。
·研究一个高难度的问题。
·看新闻或者玩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
如果想要长时间的专注于某项工作,不要试图抗拒各种分心的事,但也不要盲目的屈服。当我们开始走神时,请相信自己可以很快会回到专注的工作状态。
无须对抗分心也能更专注,就两点小方法,分神的时候就让它分一会儿,分神也不是坏事。意识到分神的时候,做点其它小事情,可以让我们快速回归关键工作。
◆Step 5:适度运动合理饮食◆
我们想要通往财富自由,除升级认识外,身体状况也是通向成功的钥匙。人生如同牌桌的话,只有确保自己在这个牌桌上,才能有机会突破。离开了牌桌就永远没有翻盘的机会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适度运动帮助我们在工作中保持高效。这儿有几点小建议:
1、工作中感觉特别困,累的时候。没有办法集中精力,甚至焦虑。那就走出办公室,快走30分钟左右。或者在单位下下楼梯20分钟左右。试着让自己出上一点。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注意力更加集中,精神更敏锐。
2、只要自己能够安排,可以把重要的会或让自己的焦虑的事情,放在适度运动之后。运动可以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
3、或者按照日程表的安排在那场重要的会议或令人感觉焦虑的工作开始前,进行一次适度的运动。
当然适度运动要和饮食习惯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有策略的饮食同样也是保证高效工作的重要策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饮食习惯,让它帮助我们通向成功。几点小建议:
1、不要傻乎乎的吃全是碳水化合物组成的饭。平衡一下营养,丰富一些。
2、随时补充水,那感觉绝对不一样。试想一下自己在口渴时的表现吧,以及一次补充过量水时的感觉。随时喝水,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3、只吃半份早餐或午餐,剩下的一半留到两个小时后吃。或者及时补充点水果等。
◆Step 6:认识升级方法论◆
对于一件事认知的上的差异,造成了我们选择上的不同。我们都知道运动合理饮食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好处,有没有问过自己怎样才能做到呢?
我们随意放弃时,还以为自己是在选择。在不思进取的时候,还会给自己找借口,这是低调,不张扬。自己以为是在思考,其实只不过是在重组以前的错误。或者逃避是我们的天性,大脑不愿意思考也是。
有时候天天在胡思乱想,以为大脑在思考其实被它欺骗了,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还不如放空心情,让自己静下来,来的舒服。
喜欢这样一个关于思考的类比:如果把思考比喻成种树,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养成一棵人见人爱的参天大树呢?
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关键点有:植株、阳光、浇水、除虫修枝,有可能的话还需要嫁接。
植株是核心,它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的处世态度,一种乐观积极的,健康茁壮的树,总是招人喜爱。这个慢慢培养,多找一些书来看,迭代升级认识能力,认清这个真实的世界。
阳光,需要我们找一个好平台,才能有一个有利的位置吸收阳光。这就要求自己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成长环境。
除虫就是删除大脑中一些个错误的逻辑,认识。除虫剂就是学会提问,学会问自己为什么,什么更重要。
修枝就是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某一专业上成为专家。还不是什么也貌似懂点,什么也不会。
嫁接就是拓展认识宽度,丰富自己思维工具。
◆Step 7:合理利用工作空间◆
所有不利于工作效率的因素都不要去抗拒,而是使用简单的策略转化成有利于我们的方面,比如光线和噪声,知道它们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然后想办法进行改变。
工作当中最不利的噪声是就是断断续续的讲话声,比如说你周围有同事在聊天,自己有时会听到一点,有时他们在小声的嘀咕。这种噪声在我们保持注意力,处理文档时最容易受这类噪声影响,当我们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时,需要想办法避开这类噪声的影响。几点小建议:
1、如果有单独的办公室,就把办公室门关上。没有单独办公空间就戴一个降噪耳塞。
2、不要听音乐或听综艺节目。
安静的环境更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同样光线也会对我们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因为我们的眼睛不仅仅是来看东西的,眼睛的有些细胞负责感知昼夜规律。
昼夜规律就相当于我们的生物钟,引导我们在一天中的睡眠、清醒、兴奋的循环。有研究表明偏蓝光--类似于晴朗天气下的自然光,可以让人更加警觉,思考也会更加清晰。
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工作中:多开灯,保证工作场所充足的光线。除了光线和噪声,工作空间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它,让它为提升工作效率服务。
比如:着手将自己杂乱无章的办公桌清理干净。将水或咖啡放到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这样我们在需要它们时,可以借机活动一下身体。放置一些绿植或家人照片等可以激发我们心理的能量的东西。
◆Step 8:简单的5个小策略◆
总结一下提升工作效能的5个简单的小策略:
1、日常工作中,多问什么最重要,先把最重要的工作完成,即我们经常讲的先啃掉硬骨头。
2、善于合理分配自控力,在自控力消耗尽之前,将重要的工作完成。
3、允许自己的大脑走神,而不是抗拒它,学会将注意力如何拉回来。
4、适度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规律作息,可以让自己更健康,工作进而更高效。
5、充分利用办公环境,空间、光线、噪声,知道它们是怎么影响工作效率的,想办法改善它们。
有时我们没有办法完成工作,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我们不够专注,而是因为我们不会合理的利用大脑,不会合理的利用工作空间。想要好好工作其实并不难,调整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掌握使用自控力的技巧,认真安排自己的活动和工作空间,就能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工作。
美团王兴说过:大多数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去做任何事。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愿意去思考如何去解决生活工作遇到的麻烦,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提升效能方法其实很简单,从工作生活中吸取教训,多问自己可以更好吗?就可以避免原地踏步,从而获得成长。
成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