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因而中考也就成了孩子们的人生第一场大决战。高中比较低的升学率无疑加重了这次战斗的分量。于是,上培训班获取额外竞争力就成了众多家长的选择。本文谈谈个人对初中阶段数学培训班的看法。
数学,是对未来学业发展最具影响的课程之一,数学不好,高中的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就势必好不了。数学,也是初中阶段最具深度和难度的课程,这意味着无论成绩有多好,都有可能遭遇到不会的数学题,可谓是“学无止境”。
在数学培训班中,我看到了两种模式。
一种可称为“同步模式”。这种模式的培训班分为两个阶段。寒暑假假期的课程为第一阶段,称为“预科”(基础课),预科阶段通过16次课(32小时),将下学期的课程粗线条的过一遍,同时会有大约2小时的作业量。孩子在假期经过这64小时的训练,基本上对于下学期的新课达到了70分左右的水平。在学期中的每个周末有一次课,称为“加强”(提高课),这个课基本与学校的教学进度一致,但是讲授的难度比学校略高。综合看,预科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全面的预习,当学期中,经过学校正常讲课进行复习和强化练习之后,再由课外班进行一次强化,是一个与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整合的非常好的模式。
还有一种可称为“独立模式”。这种模式的培训班有自己独立的课表,对初中三年的内容有整体进度规划。一般在初二结束时,就基本将整个初中的数学内容讲完了,然后在初二暑假(初三前的暑假)开始进入复习。
在郑州,平行线和学而思的模式偏向于“独立模式”,众享偏向于“同步模式”。
这两个模式各有特点,个人见解如下。
“同步模式”更适合于数学基础不够扎实的孩子,也就是适合中等生。因为与学校同步,培训班与学校能形成比较好的联合作用,通过假期和周末的努力,把学习的预习、复习过程做得比较充分,从而有效的提高成绩。对于中等程度的孩子,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还需要大量的“补课”,因此需要稳打稳扎,才能步步为营的提高。
“独立模式”更适合于数学基础扎实的孩子,更适合优等生。因为“独立模式”的教学进度更快,且与学校的教学进度不相关,所以需要学生有更好的基础。因为现在中考选拔的原因,初三上学期要学完整个初三的课程。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独立模式”把“赶课”的过程分散到了前两年之中,对于能跟上的孩子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比较良好的长远规划。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在轻松的初一阶段,由培训班适当“加量”,既能感受到挑战的乐趣,又能减少初三阶段的压力。同时,更快的学完初中内容,也有利于这些孩子参加初中阶段的数学竞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许多家长在小升初之后的暑假,孩子没有报课外班,自己也没有好好的预习,到开学了,发现孩子成绩与优秀同学有差距,这时候想报课外班,该怎么办呢?实际上,此时报课外班已经晚了。如上所述,两种模式的课外班都各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对于小升初暑假没有上课外班的孩子而言,实际上已经比上了课外班的孩子落后了一大截。此时无论报那种模式的班,都是半路上车,都远远落后于课外班的体系设计,这个时候去上课外班,不过是徒然浪费孩子的时间而已。
那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针对孩子的问题单独辅导。或者由家长进行,或者由一对一的老师进行。通过单独辅导,改进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跟上班级。等到学期结束时,寒假开始后,再加入到新一轮的“同步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