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家里的地板可热闹了,总是散落着各种衣服啊,玩具啊,工具啊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女儿从收纳盒和抽屉里一件一件扔出来的。刚开始我还会跟在她屁股后面一件一件放回去,没几次就果断放弃了,干脆坐在旁边观看她的表演。
我知道宝宝的这种行为应该是这个阶段很自然的举动,但还是有点好奇和惊讶。最近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才知道原来女儿正处于空间的敏感期,需要通过扔东西来感受她和物品以及空间的关系。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她在十几年前创办了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和第一所蒙特梭利国际学校。她提出了“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并以这个理念为核心,出版了《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等一系列幼儿教育的革命性著作,长期位居教育类书籍畅销榜。还著有《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等儿童教育经典作品。
《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通过200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阐释了什么是敏感期,孩子在不同阶段都有哪些敏感期,以及面对孩子的敏感期,家长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到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段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平面。
简单地说,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通过不断的自我体验来充分学习某一事物,从而提高自己的心智水平。
儿童都有哪些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很多宝宝在三四个月的时候,喜欢把小手或者小脚丫塞进嘴里,“吧唧吧唧”地吮吸,再到大一些,开始拿身边的各种东西往嘴里塞,咬咬这个,啃啃那个,吃的津津有味。这段时间就是宝宝的口腔敏感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口欲期”。在这个阶段,宝宝通过咬各种东西来感知口的各种能力,用口认识世界,建立和这个世界的亲密关系。
模仿的敏感期:经历过孩子一两岁时期的家长大多有体会,孩子在这个时期有段时间变成了“小鹦鹉”,“小影子”,身边人说啥他说啥,身边人做啥他做啥,这就是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到了。“模仿”是指孩子重复原型所显示的行为,表明儿童的心智已经发展到领悟和掌握某行为背后的能力的时候了。在这个时期,大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避免孩子学到不好的言语和坏习惯。
占有的敏感期:小朋友在某个阶段会变得特别“抠门”,什么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把自己的物品藏起来,这就是他的“占有敏感期”到了。“占有敏感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早期,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物的快乐,“占有敏感期”的到来,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婚姻敏感期:经常听到几岁的小朋友一本正经地说他爱上了谁谁谁,以后要和谁结婚,在一段时间跟某个异性小朋友特别亲密,还说以后要跟她结婚,如果对方和其他人走的近了,他还会吃醋,不要觉得好笑哦,这是他们的“婚姻敏感期”到了。“婚姻敏感期”旨在发现婚姻关系的本质和核心,理解婚姻的基础是彼此相爱,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对于孩子长大后处理感情问题很有帮助。
除了以上这几种,《捕捉儿童敏感期》还介绍了概念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数十种儿童敏感期,并按照年龄进行编排,每个敏感期都用详细而真实的案例做了解释。
如何面对孩子的敏感期?
尽量满足孩子需求
所谓“敏感期”,就是孩子需要不断地重复实践,去吸收某一事物的特质,所以,当孩子处于敏感期,作为家长, 要给与他们爱和自由的环境,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尽情地去实践、去感受,让孩子得到满足感,从而顺利度过敏感期。例如在口腔敏感期,父母要在安全范围内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咬”的机会,感受大的小的、软的硬的、 酸的甜的区别,以及嘴巴和舌头的功能。
给予正确的引导
有些敏感期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必要而正确的引导,比如模仿敏感期,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确保给孩子树立的是正面的文明的有趣的模仿对象,避免孩子学到不好的语言和行为。
乱丢东西、爱咬人、不肯分享、爱哭闹等等这些常常令父母感到头疼的行为,在我们了解了“敏感期”之后,可以更理性的对待,孩子并不是无理取闹,不听话,而是在成长,这些正是他们成长的标志。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生活环境,让孩子通过自我体验、自我构建,自然成长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
文/冰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