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什么?
1、核心素养框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中,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表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综合了认知素养与非认知素养,是整合的、跨学科的、可沉淀的、可迁移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即使课程内容的纲要,也是教学环节的主线;既是学生发展的目标,也是教师价值的追求;既是学习活动的导向,也是学业质量的标尺;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师培训的指引。
2、内容观和活动观
以主题为引导,以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诸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围绕主题情景,通过体现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和综合发展。
其中,主题语境提供话题范围和意义情景;各类语篇承载着学生学习语言、体验文化、发展思维和形成学习能力的基本内容;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等基本内容,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前提;语言技能涵盖听说、读写、看、五项技能,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发展思维品质的手段;学习策略是学生主动选择和使用学习技巧、方法,提高学习成效、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活动观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常态化的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主要途径。设计结构化、情景化、过程化的活动。
3、研制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业质量标准。从“双基”走向“三维”,从“三维”走向“素养”,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所见证的是由“育知”走向““育人”的历史进程。
二、为什么改?
1、“如何构建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
2、课程实施方面,从过去关注知识,转向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课程评价方面,评价的方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都有改变。
3、教学的模式化现象严重。还有对情感目标贴标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