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小㼆。“㼆”指光洁的石头,我就是一颗顽固又顽强的石头。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运用易效能的时间管理系统,以“转述”的形式在简书进行叶武滨老师在喜马拉雅的“时间管理100讲”的分享。今日是第49天,坐标北京海淀。新冠疫情方面,北京整整10天无新增病例了。风险地区只剩下丰台区的3个区域了。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可以在7月20日游顼回复开放营业了!昨晚女儿问我疫情情况,我非常欣喜地分析这个消息,我们都感觉距离可以摘掉口罩与朋友一起畅聊、一起吃美食的日子不远了。然而国际疫情仍然在持续,确诊数字涨速飞快。甚至一次又一次在进口食品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常态化不容放松。
最近几讲我们都在谈论关于“人生高空“的话题,相对来说视角比较长远、宽阔。今天这一讲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相对而言,是近处的内容。在100讲的最初几讲都在讲”计划“的话题。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事件管理。大脑是中央处理器是CPU,不是硬盘。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用来记忆的,我们不能够使用大脑来管理事件。记住三个水果的大小很容易,同时记住七个水果的大小就很难了。记忆是一种低级的大脑活动,不能让它占据太多大脑的资源。大脑是记不住事的,事情没完成,大脑一定会焦虑,我们要学会把大脑中的事件收集下来。收集下来放到我们手机的软件里,或者纸箱里的事务只能叫做”杂事“,杂事是不能被管理的,例如你的担心、关注、想法......这些东西我们都不能用来行动。
今天分享的重要的理念是:杂事不可以被管理,能够管理的只有行动!
杂事与行动之间,我们要透过3个问题来连接——第一,要不要做?第二,我要的结果是什么?第三,我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要不要做,是你对一件事情的选择与思考,可能你需要做这件事,可能你并不需要做这件事;而当你需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你要学会关注结果!行动不是目的,取得结果才是关键。所以要问自己一句:”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定位在结果的视角里面。
这里有一个公式给到大家:我+动词+关键人+事情这三句话其实是对一件事的反思:我要做什么?我要的结果是什么?我下一步行动应该是什么?
举一个例子:你的大脑里记录着一件事:体检!你很忙,轻易没时间去体检,等想起来并有时间去体检时,发现没有预约,于是也没法顺利进行体检。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大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脑子里突然想起的这件事或这个想法记下来。关注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在很忙的情况下,不需要记录很多,就记两个字:体检!就可以了。把”体检“这件事从大脑里收集下来,放到脑外记录系统里,这时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做手里正在进行的工作了。等到有闲暇的时间清理自己的脑外记录系统时,会发现自己的收件箱里有非常多像“体检”这样的事。这时看到有体检这一项,就要问自己:要不要体检?如果你已经很久没有体检了,那肯定是要去体检的。那么接着问自己第二句话:我要达到什么结果?嗯......我要拿到一份体检报告;我现在比较忙,但是为体检这件事,我近期可以做什么呢?下一步行动就可以是:打电话预约!这时,脑外记录系统就可以把从脑子里收集下来的杂事“体检”,修改并丰满为比较规范的下一步行动语【我+动词+关键人+事情】,例如:我打电话给XX银行或XX机构预约去医院体检。这时候,杂事”体检“就变成了下一步行动”打电话预约体检“,它就变成一个打电话的事情。
如果每件事,都可以这样想清楚,那么我们出结果的能力就会变得很强!反思,有很多层面,我们今天这一讲谈到的是:对一件事的反思。
“3个问题”的反思方法对我的影响和启发是非常大的。“今日待办清单”是一个谎言。多年来我就在用这样的谎言骗自己。每天都会在自己的本子上列下许许多多要办理的事情。有时候会去把要做的事情逐一打勾️,打勾的那一刻是有完成任务的一丢丢轻松感的。然而,没有打勾的那一部分,常常还继续留在本子上,有时候甚至会不了了之。而我的大脑中,随时随地会蹦出许许多多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候是一些紧急事件,我会尽快去处理;而有时候会是一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件,因为不紧急,那些念头常常就在脑子中一晃而过。过了很久之后,“重要而不紧急”事件中的一些会演化为紧急事件,我再去匆匆忙忙处理;一些会被彻底忘掉,而这些事情事实上可能是影响着我和身边人未来的重要主题。每天我都在忙忙忙,忙着完成今日待办清单上的事情,而对未来清单上的事情并没有真正的关注和行动。
当我在课堂上学习到“对一件事情的反思”之后,有意地训练自己的觉察和行动能力。首先,当我的脑子中有一点点的想法的时候,我赶紧记录在手机的TODO清单任务箱中,每日会把清单调出来查看。并自觉使用这三个问句对待每一件记录下来的事情。如果是3分钟内可以解决的事情,我就抓紧处理掉,点击“完成”按钮,清理掉这件事情;如果3分钟完不成,就要使用3个问句问自己,并选择出下一步行动。举例说明,女儿小升初已经结束,接下来将面对六年的中学生活。如何关注孩子的中学学习?这个问题放在以前,我只是会心里边记挂着,总会琢磨如何让她能保持好的学习状态这件事,并不断地把这件事情在头脑中调动出来,反复思考。而有了这“三个问句”的思维之后,我想到从长远目标来说,我希望孩子能够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学府,那么北大清华是什么样子呢?我下一步要做什么呢?我想到了要找正在北大、清华的熟人要来他们的简章,找个时间和孩子一起研究,种下一颗进入名校的种子。于是,“北大/清华简章 #XXX”就出现在我的TODO清单中。这样的LIST是不是会比“如何保持良好学习状态”更加实用、实际、可操作呢?
女儿、妈妈、妻子、老师、学生、管理者……角色太多,导致相应事件倍增。管理好我的杂事,将是开启有序生活的一个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