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热的词是什么
毫无疑问:AI。在AI时代,50%的工种会被替代掉,基于此,思维和创意这些个人特质才是每个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思维模式作为人学习,经验,思考的底层建筑,能直接决定未来的个人价值。而对于产品经理,这种对理性要求极高的工种,更要在技术颠覆性变革前构建好强健的思维体系。
对于思维模式,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我们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以向上追源,向下溯果,横向推理分析的方式关联其整个过程的全部元素
运用结构顺序中的MECE思维可以用于需求场景的遍历和产品功能的规划上,能够帮助我们消除思维漏洞,减少场景和功能的遗漏和重复。
关于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结合我的产品经历,提炼了一些思维模式做了一下总结,总体是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展开。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来谈谈,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经常会说,但是一旦陷入执行层面,就会在逐渐生出来的庞大的思维网中犯偷换概念,一叶障目的错误,导致不知不觉就走了弯路。
看本质的过程是受思维深度的影响:有些人只能分析到一层,那理解就比表象多一层,层级越深,理解越多,离本质就越近。
看本质过程还会受思维的维度影响。如果是一维思维,即只能单一变量地思考问题,就会因为单一视角导致个人主观思维偏差。
我个人的体会是:在保证信息完整齐全的情况下,层层剖析,尽可能找到这个项目,需求的本质,才能保证紧贴着两点之间直线行走的高效率。
一批更快的马和汽车的例子,大家都应该听过,就是因为挖掘本质而触达用户兴奋点。
二、全局性思考
全局性思考要求我们将思维层级提升到金字塔顶部,不要局限于眼前的模块,是因为:
- 任何产品模块不会完全独立于同一产品的其他业务
- 产品设计不会完全只涉及产品框架层面的规划(除非少数C端工具产品)
- 产品模块自身也会设计迭代优化, 因此要全局性规划,前瞻性预判,考虑拓展性
三、场景化思维
场景化思维是一种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推理,是一种发散性的过程。通过一定场景预设下,对人群的共性、差异性行为作出预测,提取对应的需求点,作为产品规划的依据。
由于涉及到用户行为的预测,因此这个过程中同理心的作用至关重要:要保证场景的准确性和用户类型的完整性,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性,因此是一个理性和感性并重的过程。
举个例子:
猫眼电影,在打开APP时,如果你有待看的电影,会弹出电影票二维码可以直接取票,这是基于取票时的场景,从产品严格流程上来说是僭越的,但是从感性上来说是贴心的,当这个需求本身提供的价值够大,产品就能够这样做。
再举个例子:
网红咖啡店,特点在于布景很棒,适合拍照,发朋友圈,甚至提供专业的摄影师做服务于,从本质上来说,网红咖啡店解决的不是喝咖啡的需要,而是炫耀的人性需求,咖啡在哪都可以喝。
在不同的场景下,用户的真实诉求才是产品去延伸的方向,才能抓到用户的心
当然要注意的是:场景化思维受个人感性因素主导,因此多采集样本,多去征求目标群体的意见,才能提炼出准确的共性场景行为,尽量完善差异性场景行为。
四、建模思维
建模思维是一种从具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性思维,跟上面提到的场景化思维刚好相反,是一种收敛性过程。
对于产品设计,运用建模思维的典型体现就是制作用户画像和业务流程。
制作用户画像就是最大程度标准化目标用户,根据需求功能的大方向来提取相关的关键词,并最终高度概括用户各种个人信息,行为特征的过程就需要很好的建模能力。(待做)
制作业务流程的过程,是基于对现有业务的理解,抽象成一系列标准化行为。
运用建模思维制作业务流程时,有两个要点:
- 遍历所有业务场景,保证各种正常非正常流程都不能遗漏
- 在前面的基础上,层层剖析,将业务类型分类,并高度概括标准化流程
对于第一点,就要深入一线业务体验并梳理清楚各种业务状态的逻辑
对于第二点,理清各种角色如用户,业务方,平台方在各种状态的行为,按照演绎推理的分析方法规划出业务流程
在整个建模过程中
- 第一,强调完整信息收集的能力。一线用户的行为不可控,这个时候的场景就是千变万化的,只有深入观察才能确保信息的完整
- 第二,要求严密的逻辑性,权重因子:主链条和次链条,优先级的排序根据业务对用户的价值。偏差因子:业务还原程度的高低
在信息碎片化的浪潮中,学会找到信息的共性,提炼关键点,建立知识体系,看到问题本质
五、批判性接收思维
抛开产品背景谈竞品借鉴,就是耍流氓
六、线上线上融合思维
商业本质决定了不会有线上线下之分,而是应该全渠道,全盘打通、融合在一起的。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商业所要思考的本质问题,不外乎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线下融合的典型例子就是:电商设计中的推荐、猜你喜欢等沉浸式体验留住用户,就是借鉴线下商场的扶梯转弯设计,让顾客可以浏览到更多商品。
最后一点想讲的是:从思维到最终落地到行动层面。
总结:
不管是在产品设计还是在营销策划、活动运营这种对于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活动,首先应该通过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规划清楚整个流程的框架,这样能保证不会偏离最初的目标;然后从底层、从细节开始搭建,就像盖房子一样,从地基开始,这样才能保证你建造的不是空中楼阁。
具体到产品设计就是:思考的时候一定是从大功能点出发,最后行动落实的时候是从每个页面的框架、表现层的交互开始。
概括一下就是:从想到做,一定是先加后减、先粗后细的过程。从顶层开始的思考,是大而全的,覆盖面广,是一个不断做加法的过程;到了落实行动层面,就要从底层开始,结合各种现实判断可行性,不断做减法,这样能保证顶层的大方向还能不脱离实际。
福利:私藏大厂内部使用产品需求文档,私信直接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