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创(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路走来,我们的身上都多多少少留下了一些伤口。当时来不及处理,过后不以为意,久了好像忘了。一旦天阴下雨,它们就会隐隐作痛。日积月累,养痈成患,化作顽疾变为沉珂。欲治乏力,徒唤奈何。不如趁其尚未固化,没有成势,先行观察,主动料理,及时清除。久病成医,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

    时值知命,人生逾半。说是豁达,其实我们深知,并未清朗,内心的淤塞和纠缠仍然时不时令我们憋闷,无法长舒一口气。便是那些岁月里的创口或者单个或者群起在向我们发难。我们必须找到源头,打通脉络,还自己一片清亮的心灵空间。

    是为故,私里,以《清创》为主题,写一写掩藏在我心里的那些灰色的病兆,愿能清除。

                          自卑

      人人都有自卑,不同的是自卑的方面不一样。

      自卑让我们人生的某些侧面始终处于阴影之中,卷缩着,得不到伸张。就我而言,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天生顽疾,自惭形秽

      我打娘胎里出来就眼睛不好。婴儿期,没有人专门照看。父母就把我放在箩筐中,我好奇地朝上看镶在房顶上的亮瓦,强烈的光线和斜看,最终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眼睛一只大一只小,眼睛睁不开,还带点斜视。

      去外公外婆家,和一群小孩子在一起,舅舅舅妈就常对我说:“你怎么没有睡醒啊?”,“你把眼睛睁大点呀”,“你这样今后怕找不到老婆哦。”。小孩子互相玩出了事儿,舅舅舅妈们,也多把责任摊在我身上,便又得到一通数落。自知他们不待见我,我便自己被迫装乖,沉默寡言,独自呆着。

      后来上学了。个子矮小,上厕所,小便还要垫一垫脚才能尿到便槽里。同学也笑话我“还没有尿槽高”。

      因为视力不好,看不见黑板。闹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上课一副“坐禅”的样子,加上平时不活泼,老师见我也来气。有一次叫我回答问题,我呐呐半天答不上来,老师气汹汹地说道:“你这样儿,活像个死耗子。”同学们哄堂大笑。现在想起来,就一个成语形容当时心情,世界之大,哪有我立锥之地。

      从此我就基本上形单影只,自个儿背着书包上学下学,课间休息除了上厕所就枯坐在座位上。同学们当我不存在,唯一想我存在的时候,就是他们想拿我开心的时候。

      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光亮和色彩。身体上的缺陷让我抬不起头。在日后,演化出内向、胆小、敏感、优柔的性格。在与形象有关的事情上没有信心。比如喜欢一个女孩子下意识觉得她会瞧不起我,比如公开场合上台亮相特别紧张和不自在,手脚无措,张不开嘴,声小如蚊,话不成句,比如怕见生人,不知道咋个交往,生怕令人不快,比如看见高大威猛的人或者穿制服的就腿脚发软,比如受委屈就独个儿忍着,等等。反面的影响也很明显,比如有人对我好,首先会手脚无措,如获恩典,然后会想是不是可怜我,再然后默默逃开,形成日后孤僻或者孤傲的臭德行。这些一并构成了我阴郁的状态,形成了不快乐的心理惯性,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冷呼呼的人,总也热不起来。即使有时热起来,但也冷的很快。几十年下来,朋友寥寥,亲人不亲,心里有一种孤家寡人的恐惧。

      这个创口如此深远,我不知道如何疗治。既然要面对,我就需要说服自己来解构它。

      1.生理缺陷是天生的,不是我的错。如果有错,也是那些伤害我的人的错。或许他们也是一时玩笑,并无存心。没有人刻意想做一个害人的人。

      2.上帝还是公平的,给你一枚黄连,也会给你一颗糖。当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开始想,我视力这样不好,我如何干农活?我这样形象不讨人喜欢,我怎么找老婆?大多数十岁的孩子还懵懵懂懂的时候,我在想我的人生该怎么办了。我的结论是,我必须努力读书,读书考学撬开看似对我闭塞的人生大门。那一年,那些我记得的嘲笑我的人,没有一个考上初中,而我考上了。1983年我还考上过那时候农村孩子向往的中等师范校,尽管最终或者因为视力或者因为不可知的黑幕,我没有被录取。1986年,我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那时候大学生是物以稀为贵的,那时候大学是分配工作的,那时候城乡户口和城乡差距还是天差地远的。那时候我就再也不担心干不了农活活不起人了,也不担心讨不到老婆了。时至今日,自己的生活还过得并不局促,还比较悠游,还比较中意,没有那个起点就没有现在这样的结果。

      3.人都是有缺陷的,也是不完美的。你要人谅解你的缺陷,你就要谅解他人的不完美。宽恕不是放过别人,而是放过自己。何况这些生理缺陷比起霍金同志,就是是小巫见大巫。只有心里在乎缺陷的人它才成为缺陷,心里若无,缺陷便无依存。人生不易,负累易伤,逝者已逝,今日放下,成全余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