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了一篇微博介绍傅雷家书的,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艺术鉴赏家兼评论家。此外,他还是一个几近严苛的父亲,家教甚严且脾气火爆,孩子在他面前大气不敢出,孩子母亲也深受折磨。但是在严苛的背后,傅雷凭着自己的才华为孩子制定规章制度及目标方向,直至孩子以优异的成绩留学。傅雷之所以如此严厉,和他小时候的经历不无关系……
傅雷生于1908年4月7日,
出生时哭声洪亮,
长辈们便以“雷”为其命名,
以“怒安”为字。
一字成谶,自此,
他的人生波涛如怒,烈性似酒。
4岁那年,父亲为乡绅陷害入狱,
含冤未得昭雪,抑郁而死。
其母为营救丈夫而四处奔走。
以致无暇照料孩子,四死其三,
只有傅雷一人侥幸生存下来。
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傅雷身上,
从此以一种极端方式督促傅雷学习。
傅雷小时候贪玩不爱读书,
母亲就拿绳子把傅雷绑在桌腿上,
对着父亲的灵牌,要他认罪悔过。
傅雷温习功课开小差,
母亲就在铜钱的方孔中塞上蜡烛头,
点燃之后,贴在傅雷的肚脐眼儿上,
一滴一滴的蜡烛油烫得傅雷哇哇叫,
大喊“救命”。
邻居曹家女主人听到跑过来,
目瞪口呆:“鹏少奶奶,
你怎么能对孩子下手这么狠啊,
你想整死他吗?”
母亲确实试过要把傅雷扔到河里,
甚至还试过在家里上吊,
以死相逼,都是希望傅雷能够
“用功上进,好好读书”。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傅雷,
性格棱角分明,眼光十分挑剔。
他认识到,在这艰难人世生存,
懦弱无能是无法活下去的,
他也将严格的教育用在儿子身上。
所以,一个人在当了父母以后他在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方式就完全体现出来了,这就是烙印就是继承。
傅雷在其家书中不断忏悔他的过度严苛给家人带来的伤害,但幸好他本身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没有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我记得一句话:人的脾气要和他的本事能力相匹配,此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自身没有水平或劣迹斑斑,而去严苛他人,那就没有好的结果。
再看钱钟书给他的评价—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两个人很重要,
一个是“不宽恕”的鲁迅,
一个是“大爱”的傅雷。
鲁迅先生的文章,犀利不留情面的披露社会的种种累计,包括他的婚姻,也不是所谓的“忠诚”,可以说,他活的率性过的自由。
而作为对家人很严苛的傅雷先生,对外界却非常的包容仁慈。
这可能就是一种所谓的平衡,人是有七情六欲的,要想立足于芸芸众生,人的狠毒不是向内流露就得向外爆发。难道不是吗?一个人甚或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所以如果想维护家庭和谐,就要对外残酷不留情,否则这些负面情绪只得留在家里来伤害家人了。
当然还是那句话,你的脾气不应大于你的本事,不管向内还是向外。因为人都是傻子,别把自己太当根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