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听古典,昨天在朋友办公室听到时,心突然被“刺溜”扎了一下。我不太懂黑胶,听他口若悬河地讲了一大堆后我应该还是不大懂,但是记得有一点,说的是黑胶听上去会比一般灌的数字唱片要丰富,要真实。不知道那突如其来的“一撞”是不是源自我钝耳隐约接收到的“丰富”。
记得自己听的第一首广义古典乐曲子应该是水边的阿狄丽娜,初一的放学铃声。初中部的老同学们应该对这个名字很是熟悉,因为它和《秋日的私语》伴着我们度过了好几载放学的春秋。于是某天我去新华书店买了理查德·克莱德曼的这卷磁带,在爸爸买的那个年代还算挺装逼的四层索尼DVD综合播放器里一边边播放着。周末的午后,阳光洒在家里黄色的地板上,照出了盘腿坐在地板上的小丫头那被拉长的斜斜的影子。理查德的那张专辑里,我记得自己当时最喜欢梦中的婚礼,估计每个小女孩都会有过这种充满粉红泡泡的憧憬。之后网络发达,我跟风听过很多那个时候流行的音乐,神秘花园的提琴声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很喜欢一种音色,悠扬绵长,又孤独寂寥;而听到舒伯特的小夜曲时,我才发现原来“通感”是件这么奇妙的事情,伴着耳边的琴声,眼前绽放着无数夏日月夜下寂静的蔷薇花。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偏爱着小提琴曲,直到高三才慢慢开始听大提琴和小号。那时我还埋怨过妈妈为什么没给我学乐器,她说小时候问我想学琴还是学舞蹈,那时已经被书法折磨到的我吓的一个劲的摇头,现在想想真是后悔。等上大学了,我还是默默跑去学了小提琴的基础课程,第一天上完课回寝室练习走弓的时候,室友一个劲地给我翻白眼,问我木头打算锯到什么时候。哈哈,真是一段愉快的回忆。那段时间进步其实特别快,学曲子的速度惊到了我的老师,有一次琴弦拉断了自己一个人摸索着换和调音后,老师居然完全没发现。可惜后来没继续学下去,自己也因为各种事儿,就把练琴这事彻底搁置了。蛮可惜的吧。再接下来我听的更杂了,迷恋过炫技曲,也很喜欢古典跨界的演绎(比如David Garrett,简直酷毙了),甚至一度会听交响乐……然后现在,又已经很久没听这些了。那些名字曲目熟悉了又陌生,就好像潮汐一般,在人生的某段岁月中来来去去。
今天在看装饰画时无意间看到了“一期一会”,这原是日本茶道的一个术语,现在已经被人用烂了。为什么会特意在这里提一下呢?因为,我很可能要离开现在这个地方了,接下去的日子要去跟一些人告别,有舍不得,毕竟有得有失,但总的来说还是很开心吧。我以前觉得与人为善,人生海海相遇是缘,但是经历了一些后才发现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很多关系并不能如你所愿,善始善终,那么就这样吧。
再见啦。
以及新生活,我来啦。
最后,推荐三首曲子:大提琴-圣桑-天鹅,小号-行星组曲-jupiter,单簧管-波兰民谣-Clarinet Polka 都超喜欢~……还有还有,每年圣诞节都会听的这首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看一下同名电影,主演分别是鲍爷和坂本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