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工作之后。身边的朋友都这么说,也都这么做着。
左边是精神食粮,右边也是催人上进的正能量,大多数人却选择了后退一步,将自己的时间花费在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我们不停地刷着种种无甚营养的电视连续剧,验证那些老套的剧集是不是如我们预期的那般发展;想起要买某样东西的时候,就打开某宝,然后花大把的时间在让人眼花缭乱的万千商品中,挑选让自己满意的一件,结果左对比来又比较的,完全傻眼了;还会时不时地瞄一眼自己的社交软件,避免错过网友发来的“重要”信息,并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
似乎学习,真的已经与工作后的我们一丁点关系都没有了。如果这是真的,那未免太过可怕了。试想一下,一切顺利的话,你起码还得再工作个四五十年吧?然后这四五十年,你都不去学习,光啃这前二十几年积累下的的知识了?我们都知道“坐吃山也空”的道理,却为什么在做着朝此发展的事呢?
这是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学习这件小事也归我们自己管了。我们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不用担心被人批评!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终于有了选择权的我们,怎么可能给自己找虐。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父母管着我们,他们是我们的第三只眼睛,监督着我们的一举一动,限制了我们的行为举止;当我们还是学生时,老师管着我们,除了让我们学习就是催我们交作业,教导我们这事能做那事不能做;于是,在我们步入社会,成为“小大人”时,没有父母督促和师长引领的我们终于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开始为所欲为了。
我们会像温室里的花朵,暴露在阳光下后,也许会越加娇艳,也许会就此枯萎。
那么,如何才能让繁花一直灿烂下去呢?答案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说冰箱是食品保鲜的最优选,那么,学习就是我们遇见更好自己的必杀技。
我们都知道,三分钟的热度人人都有,一时兴起奋而学习的人也比比皆是,可是大多数人还是沦为了平庸。这又是为什么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长久地坚持下来了,你是否足够地自律。
自律让人更自由,它是引领你我步入辉煌人生的指南针。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自我放任了,对自己下不了狠手。这是因为,作为自律的头号敌人——懒惰,它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M Scott Peck)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指出:
无论是婴孩、少年、成人还是老者,无论健康或残疾,懒惰这个“原罪”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出色的成就,只要深入反省,都会发现自身懒惰的一面——这是就存在于我们内心的熵的力量,时刻都在阻止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
有这么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而过不好这一生的关键,多是因为懒惰这个原罪阻碍了我们去实践那些可以改变生活的道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辞职梦,可是极少有人敢让这梦想成真。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在工作之后就停止了学习,他们在工作上得过且过,在生活上不思进取,有改变的心却没改变的力。他们的懒已经深入了骨髓,一时的觉醒不可能让他真的开始行动。
派克所说的懒惰,不仅仅是指实际行动上的懒惰,还包括那种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人。这类人往往用忙碌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让他们恐惧的是新的信息、承诺和责任,以及需要他们付出努力和改变现状的所有一切。因此,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有恐惧感——这种恐惧,有时也会被其他的事物分散,稀释为焦虑——所以,很多人在拖延时其实也很痛苦。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越拖延越痛苦,越痛苦越拖延。就以我自己为例,每月的四篇文章,最近的我几乎都是当天开写,踩点写完。虽然每次都很痛苦,可我总不长记性,每次都是拖到不能再拖了才开始行动。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病态的自己,一个是健康的自己。病态的自己害怕改变,不愿付出,逃避痛苦;健康的自己喜欢改变,寻求进步。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懒惰的原罪,也有向往神性的本能。两厢较量,最终鹿死谁手,就看我们更关注哪一方了!
学习,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只要你足够专注!从今天起,告别懒惰,以自律为矛,以决心为盾,披荆斩棘,该放手时毅然转身,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一切皆有可能!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To be an Early B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