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采薇》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读到它,犹如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不由得生出些许忧伤的情愫……
言归正传,今天要写的关乎我们的晨读《江边柳》。(只因蒋老师一句话,引出了我莫名的愁绪来。)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今天早晨的高段晨读是由蒋莹娇老师带给大家的《江边柳》。又是一首与柳树相关的古诗,一看题目,孩子们在书写板书时,毫不犹豫地画下了一棵垂着碧丝绦的袅娜的柳树。
之前我们学习了一首和柳树相关的古诗,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切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课前孩子们复习了这首古诗,并且看到了电脑屏幕上老师课前展示了他们的照片,十分惊喜!大声提醒我:“老师,快看!我们的照片!”
依依惜别之杨柳意象
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交通与通讯很不发达,此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了,今日的生离甚至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死别,所以,古人对分别那么敏感,表现的那么哀痛也是可以理解的。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俯拾即是,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诗有云:“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雪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柳”又有“留”的读音,因此,成了象征离别的意象。
折柳送别
为什么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借杨柳来表达惜别之情呢?一种解释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送暗含挽留之意,也有以折柳作为留念的意思,表达不忍分别之情,也希望对方永远不忘记自己。
另一种解释是:柳树的特点是“随地可活”,随手折一枝柳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最后变成一棵茂盛的柳树。送行的人借杨柳的这种品性来祝愿或者是勉励远行的亲友随遇而安,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在他乡也能生活得安适,一切遂愿。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我们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我以前最喜欢的柳永的一阙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凄婉动人的离别伤感之情。
结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时代已经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