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之恋》原名为《南极绝恋》,它是吴有音写的一部爱情小说,讲的是一个关于在南极相濡以沫求生的故事。
在说这个故事之前,先来介绍一下吴有音,他是作家,编剧,新晋导演,比较年轻,之前拍了长达十年的广告,这也为拍电影积累了不少基础。
2011年为了创作小说,加入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队,他想写一部基于现实又很浪漫的脑洞题材小说,就在那冰雪覆盖的南极抠出了一本《南极绝恋》,之后又经过三次修改才定稿,拍摄。
吴有音非常敬业,写这部书的时候,加入了许多自身经历的细节,并由此发挥想象,增加了文中的感人成分。
当时,是南半球的夏季,冻土融化,成为沼泽,吴有音出门为电影勘景,进入了一片沼泽地中,泥巴像胶水一样粘稠,他的双腿陷入无法拔出,他内心绝望,一点点陷落,他快速解下背包扔到岸上,留了标记,当他陷落到膝盖时,突然想到如果脱掉沉重的靴子,会不会爬出?
于是,他把小腿从靴子里抽出,光着脚俯下身趴在泥上,横过来滚出了沼泽地,他疲惫至极,倒在雪地中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没有靴子根本走不成路,便扔了许多石头在沼泽地上铺出一条路,胆颤心惊的把靴子捞了出来。
在《南极绝恋》中,有这么一个场景,吴富春钓好鱼,在回去的路上陷进冰窟,好不容易爬出来,却丢了一只靴子,他穿着湿漉的衣服一脚深一脚浅回到小屋,已被冻成了冰人,事后,他对如意说,要去埋葬金发女人的地方脱她一只靴子,否则就没法长时间走路。
想不到一只靴子也能陷人入绝境。
这就是现实经历注入小说中的真实细节。
还有长城站的八个雪白大油罐,吴有音靠着自己的才华,在上面画了八仙,这是创意,是情怀!
在他小说中,吴富春找到长城站,他已冻的快要死去,喊不出声音,拼命敲击着那大油桶,小站的人们听到响声后出来,出来救了他。
这也是细节。
再者,后面文中富春坐在巨大鲸鱼骨旁,有风从窟窿里呼啸而过,他感觉到了一种纯粹的寂寞,那种刻骨的、闪耀着光芒的、无与伦比的寂寞,这是文章的升华,这也是作者吴有音进入南极后的感悟。
极夜、寂静、风声。
或是没有风声,万籁俱寂。
一个小屋,两个人,两餐饭,却道尽了主题的真谛。
家——
在你大富大贵的时候,你想求,求不来。
却是在这绝境极地中不求自来。
道——
大道无情,却有情。
在富春为求生,他本想把母贼鸥身下的小贼鸥抓住炖了吃,在和公贼鸥战斗的时候,他发现母贼鸥身下护着的小贼鸥已是一具干尸时,他觉得南极有情,于是默默走开了。
爱——
飞机坠毁,富春背着如意翻过六座大山,他有情有义,她断腿不能行动,他为她断屎倒尿,毫无怨言,为了他们都能活下来,他不断的寻找极光站,一次身陷沼泽,一次掉进冰窟,每一次都是提着命回来,每天他走八个小时,一来一回正好六十公里,如果不是因为如意,他可以每天走六十公里,不用折回来,恐怕早就找到极光站了,但他却一直到最后弹尽粮绝,才一天走六十公里,这就是爱,不离不弃。
这本小说,让我看到了大道的无情,也看到了生命的有情,它是我读过的写的最真挚的小说之一,带着作者的敬畏与感恩,用相濡以沫比相忘于江湖更能抚慰着我们空虚的灵魂。
《南极之恋》的电影拍摄也费了很大周折,影片中的色彩极为纯净,不是白色的地,就是蓝色的天。
演员赵又廷为了拍这部戏,跟着拍摄团队去了南极,接受了极地考验,而另一个女主角杨子珊却在夏天的小屋里拍摄着酷寒的南极,剧情从头至尾没有第三者,她的活动范围仅是小屋和床上,这更加挑战她对人物的诠释。
这部电影和其他的影片不同,从头至尾只有两个主要角色,我特别好奇仅有两个主人公的故事靠什么吸引读者?
任何一本小说或者电影,从头至尾仅有两个主人公在表演的话,很容易令读者或者观众疲惫,然而,这部小说空前绝后的超越了所有。
你不会疲惫,反而更加想知道结果。
打破常规的写作,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输的惨痛,一种是赢的精彩!
如果没有在特定情境中写作,建议还是不要打破常规。
细节,就是你对生活的感悟,以及你对每个小说人物的理解和诠释。
这些都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你读的书和接触过的人。
来源于你看到的世界模样。
和一种设想。
����%�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