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子》白话译文翻译

原文如下


素履子三卷 唐 张弧 撰




  其书新唐书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録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皆未着録。惟郑樵艺文略、宋史艺文志有之。盖其词义平近,出于后代,不能与汉魏诸子抗衡,故自宋以来不甚显于世。宋濓作诸子辨,亦未之及。然其援引经史,根极理道,要皆本圣贤垂训之旨,而归之于正,亦儒家者流也。弧唐书无传,宋晁说之谓世所传子夏易传乃弧伪作,旧题其官为将仕郎试大理寺评事,而里贯已不可考。艺文略及宋志皆作一卷,今本三卷,殆后人所分析欤。


浅析


《素履子》是唐朝时期的一部著作,作者是张弧。然而,由于它的语言风格较为平实,没有像汉魏时期的诸子作品那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此从宋朝开始,这部作品就没有得到很多的关注。宋代学者郑樵的《艺文略》和《宋史·艺文志》中对《素履子》有所记载,但除此之外,其他书籍中都没有关于这部著作的记载。




《素履子》的内容主要涉及援引经史、探寻事理,主张回归儒家的正道,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张弧的生平事迹没有详细的记载,只知道他曾担任将仕郎试大理寺评事,但具体籍贯已不可考。《艺文略》和《宋史·艺文志》都将《素履子》列为一卷,而现在的版本则为三卷,可能是后人对其进行了拆分。


简介


经名:素履子。唐账弧撰。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文渊阁本)。


原文


素履子序


  夫素履子者,取《周易》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以纯素为本履,以履行为先,虽衣布素须履先王之政教。故取天地之始,乾坤之初,圣人设教之规,贤哲行道之迹。夫祸福之端生于所履,是以圣人以德履帝位而不疚光明者也。士庶履能辩上下,定民志。辄修一十四篇,号曰《素履子》,以为箴诚而已。


浅析


该书名为素履子,其名取自《周易》履卦的初爻:初九,依朴素、端正的做法去履行,前往没有灾祸。君子用以保持朴素为本分,以履行正道为先,虽然穿着布衣和草鞋,但仍要遵循古代先王的政教。所以,(我)取法于天地初始、乾坤初创之时,圣人设立教化的规范,以及贤哲之士实践正道的轨迹。祸福的开端源于所遵循的道路,因此圣人凭借德行占据帝位而不感到愧疚、光明磊落。士人和百姓遵循正道就能明辨上下关系,安定民心。于是,我编纂了十四篇文章,命名为《素履子》,作为座右铭来告诫自己。


原文


素履子卷上  


将仕郎试大理评事  赐绊鱼袋张弧撰  


履道  


素履子曰:道本无名,无名居天地之始。天地之始,号曰混元。混元之初,无形无象,既分二仪,能生万象。故云之为道。初自龙汉,三皇依之设教,五帝依之置治,始于一化,淳朴自然,将明寒暑之期,遂分阴阳之序。上古圣人履之,无言无教,无心于物,物来归之;不教于民,民皆仰之。此则履纯朴皇道也。画卦之主尝草之君,皆履之而化成。至于伏牛乘马履之而去彊暴,用之而除民害,颛顼履之于忠顺,帝誉履之于清和,唐尧履谦顺之道而垂裳,虞舜履孝悌之道而授让。此履帝道也。禹行勤俭之道而治水,汤能恭敬而感天,西伯以至德而称尊,武王以孝道而去虐。此圣人以王道设教,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此以道治世之化也。至于黄老唯尚朴而不文,素王亦归之于纯素,莫不去华饰而作教,捨文艳以归真,不尚贤使人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人不盗,责山节藻税之宇,尚卑宫菲食之君。《道德经》云:吾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此则履道之原也。兼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此则至道者亡身履象外之道也。至于餐霞食气,塞兑转丸,履离尘之道也。昔鸦夷子在俗教民种植持生之道,竟乘舟而去;严真人卜肆教人忠孝之道,乃拔宅而昇。此乃大道不器,在物皆有知。道不虚行,物有玄应,不在高台广厦之问,束林西域之内。近代淮南高公置延和阁求道,非也。立身行道之本,未若君睦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顺妻贞,勤俭于家,忠良于国。昔夏殷文武得道而昌,桀纣幽厉失道而亡。夫如是道不可捨,得之则昌,失之则亡。故圣人爱人惠俗施德保位者也。人之于道,如鱼之在水。鱼失水则亡,人失道则丧。牢笼万象,以道治之,为之大道,欲昌其身,宜履而行之,明矣。


浅析


素履子说:道本来没有名字,没有名字的时候就是天地的开始。天地的开始,叫做混沌。在混沌的时候,没有形状和形象,分成天地二仪,能够产生出万事万物。所以叫做道。从龙汉时期开始,三皇根据道设立了教化,五帝根据道设立了治理,从一种教化开始,淳朴自然,将要明白寒暑的规律,于是分开了阴阳的顺序。上古时期的圣人遵循道,没有言语教导,没有心思在事物上,事物都归附于他;没有教导百姓,百姓都仰慕他。这就是遵循淳朴的皇道。那传说一画开天的尊主、品尝百草的君王,都是遵循道而教化众人。以至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等帝王,皆遵循道而去除暴政,运用道来为民除害,颛顼遵循忠顺之道,帝喾遵循清和之道,唐尧遵循谦顺之道而垂拱而治,虞舜遵循孝悌之道而禅让帝位。这就是遵循帝王之道。


大禹遵循勤俭之道而治水,汤王能够恭敬地祭祀上天,周文王因为具有崇高的德行而被尊称为西伯,武王因为孝顺父母而推翻暴政。这些圣人都是以王道设立教化,使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壮年人能够发挥作用,年幼的人能够成长,鳏寡孤独和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人有各自的本分,女人能够找到归宿。这就是用道来治理社会的教化。至于黄帝和老子,他们只崇尚纯朴而不崇尚文采,素王也把纯朴作为根本,无不摒弃浮华和矫饰来作为教化,舍弃华丽的文辞和艳丽的服饰来回归真朴,不尊崇贤能的人使人们不争夺,不看重难得的财物使人们不偷盗,责罚装饰华丽的建筑,做个崇尚居住在低矮的宫室和饮食简单的君王。


《道德经》有言:“我有三件宝贝, 一直珍藏守护着。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名利当头不敢争先。”这就是遵循道的根本。另外还说:我最大的忧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我有什么忧患呢。这就是达到了道的境界的人,身体虽然存在,但精神已经超越万物。至于那些餐霞食气的仙人,以及阻塞感官、转动内丹的修道者,他们都是在遵循脱离世俗的大道。从前,鸦夷子身处俗世,教人们种植和持生之道,最后乘舟而去;严真人以占卜为业,教人们忠孝之道,最后拔宅飞升。这些都是大道不局限于具体事物,万物都有感知的表现。道不会徒然实行,万物都有玄妙的感应,不一定是在高台广厦之中,或者是在丛山峻岭之内。近代淮南高公设立延和阁求道,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立身行道的根本,还不如国君与臣子之间和睦、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丈夫顺从、妻子贞洁,在家勤俭,在国家忠诚善良。从前夏朝、商朝、周朝的文王、武王因为得到了道而昌盛,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因为失去了道而灭亡。道是不能舍弃的,得到了道就会昌盛,失去了道就会灭亡。所以圣人爱护人民、施惠习俗、布施恩德、保全地位。人对于道,就像鱼在水中。鱼离开了水就会死亡,人离开了道就会丧失生命。想要掌控世间万物,就要用道来治理,这就是大道。如果想让自己昌盛,应该遵循道并且付诸实践,就这么简单明了。


原文


屦德  


素履子曰:太上贵德。德者,众善所归,百福所集。昔舜有羶德而人归之,如蚁擅不慕蚁而蚁慕羶,舜不慕民而民慕德。文王为西伯,三分天下归周者·二。西伯之德,犹种竹以待禽,竹不慕禽,禽为鹧所逐而自来投竹;周不慕民,民为纣所虐而自来投周。是知德可施,而虐不可肆。常以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诞敷文德,远方来格。故古昔帝王皆立德以垂教,五行五帝,在木曰木德,在火曰火德,在土曰土德,在金曰金德,在水曰水德。五行相生,递相为德。所以水火金木土穀正德,利用厚生为之九功,立教于万祀。此,德之用也,德之施也。无名在物,物皆得之则存,失之则丧。天若失德,寒暑不时;地若失德,万物不生;人若失德,身必将倾。故大禹谋九功,皋陶谋九德,天下是治。君以慈爱立德,臣以忠孝成名。德唯善政,政在养民。养民之本,在武则有七: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文则有五: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皆归五德。德也者,能却水火,能感鬼神,狎伏龙蛇,化敷禽兽;亦能退舍星象,亦能(1)整复山河。桑穀自枯,妖禽亦逝,座蛇之子,捨金之宾,遗药于敌人,驰酒于盗者,捨绝缨之过,成漆身之忠,皆施之于阴功而获阳报。夫如是宜施之于万类,不可失之于一言。天道无亲,唯德是辅。有国有家,幸其履之,瞬息无倦,昌矣盛矣。


浅析


素履子说:至上的善是贵德。德是众善所归,百福所集。从前舜因为有美德,人们纷纷归顺他,就像蚂蚁不羡慕蚂蚁而蚂蚁羡慕舜一样,舜不羡慕人民而人民却仰慕他的德行。周文王成为西方的霸主,三分之二的天下都归顺了周朝,这是因为周文王的德行,就像种竹子来等待禽鸟,竹子不羡慕禽鸟,禽鸟因为被鹓鶵追逐而主动来到竹子这里;周朝不羡慕人民,人民因为受到纣王的暴虐而主动归顺周朝。由此可见,德可以施行,但暴虐不能肆意横行。经常以好生之德来安抚民心,广泛地布施文德,远方的人民就会来归顺。所以古代的帝王都树立德行来施行教化,五行、五帝,在木的称为木德,在火的称为火德,在土的称为土德,在金的称为金德,在水的称为水德。五行相互生成,依次为德。因此,水、火、金、木、土五谷的正德,利用厚生作为九功,建立教化万世的功业。这就是德的运用和施行。道无名存在于万物之中,万物都得到道就会存在,失去道就会灭亡。上天如果失去道,寒暑就会失调;大地如果失去道,万物就无法生长;人如果失去道,身体必然会倾覆。


所以大禹谋虑九功,皋陶谋虑九德,天下得到了治理。君主因为慈爱而立德,臣子因为忠诚孝顺而成名。德的核心是善政,善政在于养育人民。养育人民的根本,在武方面有七项:禁止暴行、停止战争、保存实力、建立功业、安抚百姓、调和众心、增加财富;在文方面有五项: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恭宽信敏惠,都属于五德。德能够抵挡水火,能够感动鬼神,能够驯服龙蛇,能够教化禽兽;也能够使星象后退,也能够修复山河。枯萎的桑树自然复活,妖禽也消失不见,蛇之子离开,金之宾到来,将药物留给敌人,把酒送给盗贼,宽恕绝缨之过的人,成就漆身饲虎的忠臣,这些都是在暗中施德而得到阳世的回报。如果能将这些善行布施于万类,而不只是在言语上提到,天道虽无偏爱,但德才却能有所辅助。有国有家,幸而又能够遵循此道,时刻不懈怠,便会昌盛兴隆。


原文


履忠  


素履子曰:忠贞者,天地之秀气,人伦之英灵。凡观历世之书,唯忠实者名挂史笔,万世常存,则亡之忠者不灭亡也。#2昔周公至忠,事文王武王至成王,成王自褪褓事之,于三世尽忠,金玉莫比其坚,松竹莫比其操。至于祝九龄之寿,乃自剪为性,託六尺之孤,遂去管蔡之佞。事虽往古,行迹常新,列于典籍之中,常为贤哲之范。太公行王风而治周室,主霸典而灭纣邦。二人夹辅于周,功业垂于万祀。复闻管仲相桓公,一匡天下以尊周,子房佐刘氏,统洪沟以兴汉。至于召四皓而迴惠帝,抱幼主而朝诸侯,亦有卧尸折槛之士,碎首投擭之臣,今古所推,实谓忠节。若指鹿为马,以玄为黄,胁弱欺孤,废贤夺义,生则舂喉鸾肉,没为后世责嫌,污辱二仪之中,滥这三才之内。是知忠贤宜旌之不朽,为今世间杰,来世美谈。《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武。贤者履之盛矣。 


浅析


素履子说:忠诚贞洁的人,是天地之间的秀气,人伦之间的英灵。凡是观察历代史书,只有忠实的人名垂史册,万世长存,那么虽然死去但忠诚的人就不会消亡。从前周公非常忠诚,侍奉文王、武王到成王,成王从幼年时期就侍奉周公,周公在三代中尽忠,金石玉器无法与他的坚贞相比,松树竹子也无法与他的节操相比。至于祝九龄寿的典故,是周公告诫成王要自剪其性,寄托幼主,于是离开了管蔡之佞。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行迹依然常新,被记录在典籍之中,常被当作贤哲的典范。姜太公推行文王的教化治理周室,主持霸典消灭了商纣的邦国。这两个人在周朝相辅相成,功业流传万世。又听说管仲辅佐桓公,一匡天下以尊崇周朝,张良辅佐刘氏,统一天下振兴汉室。至于召请四皓挽回惠帝,抱着幼主朝见诸侯,也有身死守节、视死如归的忠臣,从古至今都被人们推崇,实在是因为忠诚节义。如果指鹿为马,以黑为白,胁迫弱小欺凌孤寡,废黜贤能夺取仁义,活着时被百姓唾弃,死后被后世指责,玷污天地之间,扰乱三才之内。由此可知,忠诚贤能的人应该被表彰为不朽之人,成为当世的英杰,后世的美谈。《诗经》说:“善良贤能的人,他们的威仪不凶猛。”这就是贤者所遵循的盛德。 


原文


履孝  


素履子曰: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兼曰: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治国治家者,立德为先。立德之本,孝之为始。昔舜禹有至德至孝存身,立德而成,皆以孝行,舜让而尊。故云: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孝之始#3也。孝感天地,应乎神明。天子孝,龟龙负图;庶人孝,草木荣茂。昔曾子孝父母,身体髮肤不敢毁伤,至于终身畦步之问不忘孝道义利。一切禽兽草木取之以时,不违天道,竭力尽忠。此为孝子之志也。夫人有百行,不孝者如玉屑盈匣,终无用也。能行孝道者,自然神明上生,天帝添等,身安事吉,荣显于时。幸君子履之,保百福矣。


浅析


素履子说:经典上说:孝,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人之常情。又说:孝,是德的根本,是教化的开始。治理国家和家庭的人,以立德为先。立德的根本,以孝为开始。从前舜和禹都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和最深的孝行,通过立德而成就,都以孝行闻名,舜谦让而尊贵。所以说:古代的帝王有最高的德行和最重要的原则来顺应天下,人民和睦,上下没有怨言,这就是孝行的开始。孝感动天,应和神明。天子孝,神龟载洛书,龙马履河图;百姓孝,花草茂叶繁,树木枝条盛。从前曾子孝顺父母,身体毛发不敢损伤,终身步行不忘孝道义利。一切禽兽草木,按照时令获取,不违背天道,竭尽全力尽忠。这就是孝子的志向。人有百行,不孝的人就像玉屑装满匣子,终究没有用。能够实行孝道的人,自然神明上生,天帝加封等级,身安事吉,荣耀于当时。希望后世君子们能够遵循孝道,如此便可保有百福了。


注:  #1『能』原作『熊』,據文淵閣本改。  #2『則亡之忠者不滅亡也』文淵閣本作『則夫不忠者必滅亡也』。#3『始』原作謂,據文淵閣本改。


原文


素履子卷中  


將仕郎試大理評事  賜徘魚袋張弧撰


履仁  


素履子曰:古者尝草之君教民粒食而止杀,至仁之化也。黄帝为民除害,杀蚩尤,至仁之教也。大罗氏作网罟,除禽兽之害,至仁之用也。尧舜用八元八凯,明四目,达四聪,至仁之治也。禹凿龙门,去水害,至仁之功也。汤去三面罗,至仁之政也。文王葬枯骨,至仁之惠也。纣失仁,武王杀之,饰微子之墟,捨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乃得赤雀衔书之瑞云,仁得之,仁守之,福瘾百代。天使人君用仁守国,故罪己泣辜,吞蝗嚥蛭,所以兴也。秦不仁,焚书坑儒,身没沙丘,不及二代,子婴为刘项所竞。汉履仁约法,捨子婴而得天下;楚不仁暴物,杀子婴而失天下。是知履仁为兴国之本,故可履之。孔圣云:仁者爱人。亦曰:好生恶杀为仁,爱人利物为仁,克己复礼为仁,慈惠恻隐为仁。赏善罚恶,拯溺救危,皆仁人之履也。士有杀身以成仁,亡命以成仁。设食于翳桑,板筑于危径;或救黄雀,或放白龟;惠封于伤蛇,探喉于梗虎;博施无倦,惠爱有方。春不伐树覆巢,夏不燎田伤禾,秋赈孤卹寡,冬覆盖伏藏。君子顺时,履仁而行,仁功著矣。《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又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唯至贤履之,无倦而已。


浅析


素履子说:古代尝百草的神农氏教人民吃谷物以停止杀生,这是至仁的教化。黄帝为民除害,杀蚩尤,这是至仁的教化。大罗氏制作网罟,除去禽兽的危害,这是至仁的运用。尧舜任用八元八凯,眼明耳聪,这是至仁的治理。禹开凿龙门,消除水害,这是至仁的功绩。汤去掉三面罗网,这是至仁的政治。文王埋葬枯骨,这是至仁的恩惠。纣王失去仁爱,武王杀了他,装饰微子之墟,释放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才得到赤雀衔书降瑞云的吉兆。仁得到了,仁守住了,福禄传至百代。天派圣人用仁来治理国家,所以有罪己、吞蝗嚥蛭的事情,这是国家兴盛的原因。秦朝不仁,焚书坑儒,身死沙丘,传不过两代,子婴被刘项争夺。汉朝践行仁约法,放弃子婴而得天下;楚国不仁,暴虐生灵,杀子婴而失天下。由此可见,履仁是兴国之本,因此可以遵循仁道。孔子说:“仁者爱人。”又说:“好生恶杀是仁,爱人利物是仁,克己复礼是仁,慈惠恻隐是仁。”赏善罚恶,拯救溺水、救治危难,这些都是仁者的作为。士人有杀身以成仁、亡命以成仁的事情。在翳桑设食,在危径板筑;或者解救黄雀,或者放生白龟;惠封受伤的蛇,拯救受伤的老虎;广施恩惠不知疲倦,给予关爱有方法。春天不砍树破坏鸟巢,夏天不焚烧田野伤害庄稼,秋天赈济孤寡,冬天覆盖保护冬藏。君子顺应天时,遵循仁道行事,仁德的功绩就显著了。


《易经》有言:天地的弘大德泽,在于使万物生生不息,圣王的重大珍宝,在于有崇高的职位。 又有言曰:君子体内包含仁爱之道,博爱帮助他人生长,足以领导他人。这些道理只有最贤能的人能遵循它,而且不会疲倦。


原文


履义  


素履子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所以义者,不竞于物而物自归之。孔子曰: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昔周太王之太子曰太伯,大王有疾,太伯义让其位,乃为父採药而不返。后季历立封太伯于昊。夫有义必能让,能让必能和。王者履义让,必能和协万邦,赏善罚恶,立功立事,以义除不义。昔者桀惑于妹喜,亡义而丧德;纣好姐己,失义而害忠贤;周幽王宠褒姒,乖义而失诸侯。晋献公悦骊姬而终失义于世子。郑庄姜宠过致叔段不悌。庞涓疾贤,死为不义之友。罗敷沉河,鲁胡永为乖义之夫。三閒溺于汨罗,楚淮王为不义之主。子胥得洗纱女,终成守义之贤士。有触槐刎颈烟目漆身之义,管鲍陈雷立义名标前史。是知义不可不履而不可乖。孔子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圣贱不义也。若不义而死,捨义而生,则浪生死矣。是不贤也。能义和骨肉昆弟,在物以义履之,有何争哉。故君子义以为质,履而行之,固无乖矣。


浅析


素履子说:管理财务,制止百姓为非作歹,叫做“义”。之所以有义,是不与人相争而事物自然归顺。孔子说:“那个人并非不重视收获,因为他只领受合乎正义的东西,所以大家也不会反对他的收取。”从前周太王的太子叫做太伯,太王生病了,太伯本着道义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季历,然后去为父亲采药而没有回来。后来,季历即位,将太伯封在吴地。有义之人必然能让,能让之人必然能和。君王遵循义与让,一定能够协调万邦,赏善罚恶,建立功业,以义除不义。从前夏桀被妹喜所惑,丧失义而丧失德行;商纣王喜爱妲己,失去义而残害忠良;周幽王宠幸褒姒,背离义而失去诸侯的拥护。晋献公因为骊姬而终于失去了义对于世子的意义。郑庄姜因为宠爱寤生,而导致叔段不悌。庞涓因为嫉妒贤能,最终成为不义的朋友。罗敷沉入河中,鲁胡成为不义的丈夫。三閒溺死于汨罗江,楚淮王成为不义的君主。伍子胥得到浣纱女的帮助,最终成为守义的贤士。有触槐刎颈烟目漆身的义举,管仲、鲍叔牙、陈雷树立了义的名声,名垂史册。由此可知,义不可不遵循,也不可不合。孔子说:“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先圣鄙视不义之举。如果不义而死,舍弃义而生,那就是轻率地对待生死了,这是不贤能的。能够本着道义和谐地与骨肉兄弟相处,以义为准绳处理事物,那还能有什么可争执的呢?所以君子以义为根本,遵循义而实行,自然不会有差错。


原文


履智  


素履子曰:夫智者,五行之德水。水以润下为德,智以谋虑为能。智不能虑无以为能,水不能润无以为德。是以水流不止,智用无滞。水混则浊,智挠则乱;浊则不能鉴,乱则不能虑。未若止水而能清,定智而能明,水止智定则清且明矣。如水决流不止则浸渍以成弊,智用不端则惑乱以招祸。夫贤者用智能周万类,若夫镜之鉴物,妍丑俱见。其中如朗月之当空,泉沼皆临其内。观照遐迩,明辨是非,知众之苦辛,臧己之逸乐,齐饱暖于一体,虑寒馁于四人。故能运智而佐帝王,设虑以防姦弊。所以子房陈平智周而成,商鞅苏秦智讹而辑。夫有国有家者,履智而能明能虑,则祸患弗可及也。


浅析


素履子说:智,在五行之中属于水德。水以润泽为德,智以谋虑为能。智不能虑无以为能,水不能润泽无以为德。所以水流不止,智用无阻。水浑浊则不清,智受干扰则乱;不清就不能明察,混乱就不能思虑。不如静止的水能清澈,定心智慧的人能明察,水静止智定就能清且明。如果水溃决流出不止就会浸渍造成灾害,智谋使用不端正就会迷惑混乱招致祸患。贤者运用智慧可以周遍万物,就像镜子能照物,妍丑都能显现。智虑像明朗的月亮挂在空中,泉沼全都在它的光照之内。智虑可以明察远近,明辨是非,知晓众人的痛苦欢乐,掩藏自己的安逸享乐,将饱暖和饥寒都考虑在内,为众人担忧饥寒。因此能够运用智谋辅佐帝王,谋划防范奸诈和弊端。所以张良、陈平智谋周密而昌盛,商鞅、苏秦智谋虚假而失败。有国有家的人,遵循智道,明察事理,深思熟虑,那么祸患就不能靠近了。


原文


履信  


素履子曰:信之为大人所重焉。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故孔宣父云:大车无輓,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谓人无信,不可行也。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治邦不可失信。昔周幽王西患犬戎,北患捡抗,王与诸侯立信,约举烽击鼓,则诸侯救。至褒姒戏而举之,诸侯皆至,无寇,乃是妃后戏耳。后犬戎逼王城,举烽火击鼓召诸侯,诸侯皆言妃后戏耳,遂不至,幽王乃为犬戎所杀。此戏而失信之故也。故齐桓不遗曹翩之盟,晋文捨原以示信,俱为霸主,诸侯皆从之。所以不乖竹马之期,不爽虞人之约,王者履信则神龟见矣。故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用智者之谋,勇者之断,仁者之施,足以成治矣。诈害民信,怒害民恩,贪害民财,三害乱之原也。是知可终身而守约,不可斯须而失信。《易》云:天所助者顺也,人所助者信也。君子仗忠信而为甲冑,履之无爽矣。


浅析


素履子说:“信”这件事被有德的人非常重视。上天不讲信义,那么日月星辰就不会明亮;大地不讲信义,那么四季就不会更替;人不讲信义,那么仁、义、礼、智、信五德就不能实行。所以孔夫子说:“大车没有车辕,小车没有车杠,怎么能行进呢?”这就是说不讲信义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道理,孔子说:“使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政府。”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应该在哪三项中先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应在哪两项中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就站不起来了。治理国家不能没有信用。从前周幽王被西方的犬戎和北方的捡抗侵扰,和诸侯立下盟约,约定在遇到外敌入侵时,点燃烽火,击鼓示警,诸侯看到信号就会来救援。后来,褒姒开玩笑,点燃烽火,诸侯以为真的有敌人入侵,都率军前来救援,却发现没有敌人,才知道是褒姒在开玩笑。后来犬戎真的来入侵了,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以为又是骗局,没有人来救援,结果周幽王被杀死了。这就是因为失去信用造成的后果。齐桓公不违背与曹翩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图原的土地,都成为了霸主,诸侯都服从他们。所以不违背少年时立的誓约,不违背和朋友的约定,有信义的人连神龟都会来帮助他。任用有智慧的人,去除他的欺诈;任用有勇气的人,去除他的怒气;任用有仁德的人,去除他的贪欲,用有智慧的人的谋略,有勇气的人的果断,有仁德的人的仁爱,就可以治理好国家了。欺诈会损害百姓的信任,怒气会损害百姓的恩德,贪欲会损害百姓的财产,这三个方面的祸害是造成国家混乱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可以一辈子坚守信用,不能一会儿讲信用一会儿又不讲信用。


《易经》有言:上天所扶助的是能顺大道的规范的人,人们所扶助的是笃守诚信的人。


有德行的人凭借忠信作为防身的盔甲,履行它就不会有什么差错。


原文


履礼  


素履子曰:礼者,天地四时之正黑,人伦三纲之端首。在物皆敬,于人必周,故能定亲疏央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守道立德履之,方成教训,正俗履之,方备央争讼辨是非;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军旅征伐、祭祀鬼神履之,方成其政教。郊天杞地,礼之为大经所备焉。夫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之道,礼之本也。士唯履之,无暂乖失,无小大,无众寡,无敢慢。故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无欺暗室,不愧屋漏。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是以贤者昏行不变节,夜浴不改容,唯礼唯敬。履之则安,失之则危。《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遗死。《易》曰:藉用白茅,礼敬之至也。


浅析


素履子说:礼,是天地四时的准则,人伦三纲的开始。对于事物都要恭敬,对于人都要周全,所以能够确定亲疏关系,排除嫌疑,辨别同异,明确是非。遵循道义、建立德业,遵循礼,才能成为教育训导;匡正世俗,遵循礼,才能解决纷争诉讼,辨明是非;君臣上下、父子兄弟、行军作战、祭祀鬼神,遵循礼,才能成就政教。在郊外祭天、在社坛祭地,礼是最重要的法则,需要准备。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善良、弟弟敬爱,丈夫正义、妻子顺从、长辈慈惠、晚辈顺从,君仁臣忠之道,是礼的根本。士人要遵循礼,不能有一时一刻的偏离、一点微小的失误、多少的区别、不敢怠慢。所以君子端正衣冠,尊重仪态,远远看去庄严肃穆,接近时感到温和,听到他的话也觉得严厉,不欺瞒在暗处,不愧疚于屋漏。在光明之处有礼乐,在幽暗之处有鬼神。因此贤者在黄昏时行走也不改变节操,在夜晚沐浴也不改变容貌,只有礼和敬。遵循礼就能安定,失去礼就会危险。《诗经》有云:你看这黄鼠还有肢体,做人反而不守礼。做人如果不守礼,为何不快快死去?《易经》有云:用白茅铺地,这是礼的最高敬意。


原文


素履子卷下  


将仕郎试大理评事  赐徘鱼袋张弧撰


屦乐  


素履子曰:夫乐者,天地四时之和也,故律吕调财阴阳和,五音调则四时叔。是故古昔帝王制礼作乐以化民也。是以黄帝曰云门,颛顼曰六经,帝誉曰五英,尧曰咸池,舜曰大韶,禹曰大夏,汤曰大濩,武王曰大武,皆八代之乐也。用彰其德,以明其功。故天地四时皆顺从其化。夫八声之用,《乐记》曰:锺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锺声,则思武臣。石声径,径以立别,别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一反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鼙鼓之声谁,谁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鼙鼓之声,则思将帅之臣。五音之用也,五行之音以调正气,春之角以其清浊,中人之象。春气和,则角声调。《乐记》曰:角乱则忧,其民怨也?夏之徵,以其徵,清事之象也。夏气和,则徵声调。《乐记》曰:徵乱则哀,其事勤也。季夏之宫,以其最大。《乐记》曰:宫乱则荒,其君骄也。秋之商,以其浊,中次宫臣之象也。秋气和,则商声调。《乐记》曰:商乱则陂,其臣坏也。冬之羽,以其最,清物之象也。冬气和,则羽声调。《乐记》曰:羽乱则危,其财匮也。此五音八声之用也,所以人情不能免也。用之祭天地,乃天神降地衹昇;用之祭山川,则鬼神嚮;用之化人,则人民和。故得其节,则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用失其节,则郑卫之音作,桑问濮上之风行。所以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清为君,浊为臣;清为阳,浊为阴。清浊不乱,君臣和平,阴阳顺序。贤者听其音而知其治。然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代不相袭礼。至于礼情主敬,乐情主和,敬之与和,万代不易。是以礼节之于繁,乐节之于过。礼繁则乱,乐过则淫。节乐止淫,履之本也。


浅析


素履子说:乐,是天地四时的和谐,所以律吕调和财帛阴阳,五音协调则四时的序数就确定了。因此古昔帝王制礼作乐以教化百姓。黄帝的乐名叫云门,颛顼的乐名叫六经,帝誉的乐名叫五英,尧的乐名叫咸池,舜的乐名叫大韶,禹的乐名叫大夏,汤的乐名叫大濩,武王的乐名叫大武,这些都是八代的乐。用来彰显他们的功德,表明他们的功绩。所以天地四时都顺从他们的教化。八种音声的运用,《礼记·乐记》有言:“君子听到磐声,就会想到那些为保卫国家而捐躯之臣。琴瑟之声悲哀,悲哀的声音使人清廉刚正,清廉刚正就会守志不阿。因此,君子听到琴瑟之声,就会想到刚正不阿之臣。管乐器的声音宽广,宽广的声音使人会合,会合就能聚众。因此,君子听到管乐器的声音,就会想到善于安抚百姓之臣。鼓擎之声喧闹,喧闹的声音让人激动,激动就会率众前进。因此,君子听到鼓覃之声,就会想到将帅之臣。


这是五音的运用,五行的音调以调节正气,春天的角音因其清浊,象征人的中正平和之象。春天的气息调和,则角声调


《乐记》说:角声紊乱则民心忧怨。夏天的徵音,以其徵,象征清肃事件的形象。夏天的气息调和,则徵声调


《乐记》说:徵音紊乱则民心哀怨。季夏的宫音,以其最大。《乐记》说:宫音紊乱则民心涣散,国君骄纵。秋天的商音,以其浊,象征次宫臣之象。秋天的气息调和,则商声调


《乐记》说:商音紊乱则臣子败坏。冬天的羽音,以其最,象征清净的事物之象。冬天的气息调和,则羽声调


《乐记》说:羽音紊乱则财富匮乏。这就是五音八声的运用,所以人情不能避免。用于祭祀天地,则天神降临地祇上升;用于祭祀山川,则鬼神聚集;用于教化人,则人民和谐。


所以,音乐合乎节拍,人们就能井然有序、和谐相处,耳聪目明,气血平和。这样可以改变社会风气,天下安宁。如果音乐不合乎节拍,就会出现郑卫之声、桑间濮上的低俗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祥愉快,表明政治和谐;动乱之世的音乐充满怨恨愤怒,表明政治乖张;亡国之音充满哀怨忧虑,表明人民困苦。




清明的为君,浑浊的为臣;清明的属阳,浑浊的属阴。只要清明与浑浊不混杂,君臣就会和睦,阴阳的顺序就合理。贤能的人听了音乐就能判断这个国家的治理状况。但是,五帝各自遵循不同的时代而不沿袭相同的音乐,三王各自遵循不同的朝代而不沿袭相同的礼制。礼讲究恭敬,乐讲究和谐,恭敬与和谐是万世不变的道理。所以,对于礼制,要从繁杂中提炼精华;对于音乐,要从过度中回归适度。礼制过于繁杂就会混乱,音乐过于放纵就会导致淫邪。用礼制来节制乐,这是最根本的原则。


原文


屦富贵  


素履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当修德而取富贵。得富贵也,持盈守成,恭俭谦让;节用而爱人,克己而复礼;施而不望报,惠而不费财;不滥其居,不饰其服;遇凶年不俭,遇丰岁不奢。是以管仲镂篡朱,絃山节藻税,君子以为滥;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瀚衣弹冠以朝,君子以为隘。则君子当其位行其道,不逾越而奢侈,不俭陋而乖礼,不过淫于声色,不贪暴于货财,绝骄奢,去耽嗜,贬酒阙色,避嫌远疑,济物利,人安民和众,常守谦慎之心,不忘忠孝之志。《道经》云:知足者富。《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又曰:劳谦君子,有终吉。


浅析


素履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就不会去享受。应当修养德行而取得富贵。得到富贵之后,要懂得守成,恭敬、节俭、谦让;节约用度,爱护百姓;克制自己,遵守礼制;施舍而不期待回报,给人以恩惠而不浪费钱财;不挥霍钱财,不奢侈浪费;遇到荒年也不节俭,遇到丰年也不奢侈。因此,管仲使用彩色的装饰,晏平仲在祭祀祖先时用粗劣的衣服和帽子,君子认为他们这样做太过分。君子处在自己的位置上,遵循正道,不过分奢侈,不违反礼制,不过度沉迷于音乐美色,不贪恋财富,杜绝骄奢,摈弃不良嗜好,减少饮酒,远离美色,避免嫌疑,有利于他人,让人民平安和谐,始终坚守谦虚谨慎的心态,不忘记忠诚孝顺的志向。


《道德经》说: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孝经》说:那么尽管高高在上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俭省节约,慎守法度,那么尽管财富充裕也不会僭礼奢侈。高高在上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这样就能长久地保守尊贵的地位。资财充裕而不僭礼奢侈,这样就能长久地保守财富。《易经》说:天的规律是亏损盈满者,补益谦虚者。地的规律是变易盈满者,充实谦虚者。鬼神的规律是危害盈满者,施福谦虚者。人道的规律是憎恶盈满者,喜爱谦虚者。谦能使尊贵者更有光彩,让卑下者赢得尊重。又说:辛苦工作而不骄傲,就是君子的美德,必能有善终。


原文


履贫贱  


素履子曰: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君子忧道不忧贫,不患贫而患不安。昔钓鱼之叟、蓬岩之士贫而遂通。故贤子夏之鹑衣,原宪之桑枢,颜子一箪食,一瓢饮,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曾子正冠而缨断,纳履而踵决,整襟而肘见,曳屦而歌。商颂声满天下,若出金石,天子不得为臣,诸侯不得为友。此致道者亡身,养志者亡命。此皆贫而乐道者也。亦有门栽五柳,庭植三刻,扣角而歌,採樵而咏,皆履贫之士也。贤者在事载土而归,留犊而去,常远三惑,早慎四知。士之廉而履贫者也。或捨金存宝,弃卖重言,不谦蜗舍之居而守蓬蒿之室,饮水食菜,守道安贫,悉士之至贤高尚其道。孔宣父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命者,穷达之分,皆自乐天知命而已。若好勇疾贫,临财苟得,非君子之人。欲慕贤哲之踪,则不耻缢弊之袍,华门圭窦者矣。


浅析


素履子说:贫穷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它们,就不能去掉。读书人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以穿破衣、吃劣食为耻,不值得与他谈论。君子忧虑能否得道,而不忧虑贫穷,不怕贫穷,而怕不安。从前钓鱼的老人、隐居山林的士人,虽然贫穷却通达事理。所以,贤人子夏身穿破旧的衣裳,原宪居住简陋的居室,颜回吃一竹器的饭,喝一瓢的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能在其中获得快乐。曾子帽子的带子断了,鞋子磨破了脚跟,却仍然高声歌唱。《商颂》的声音传遍天下,如同金石之音,天子不能成为他的臣子,诸侯不能成为他的朋友。这些都是安贫乐道、道德高尚的人。


也有在门前种植五柳,在庭院种植三棵橘树,扣角而歌,打柴时咏唱,这些都是安于贫穷的人。贤德的人在仕途上带着泥土归来,将牛犊留下离去,经常避免三种迷惑,及早谨慎地了解四种智慧。这些都是清廉而安于贫穷的人。有人舍弃黄金,保存珍宝,放弃卖官,不说谦卑的话,不羡慕华丽的住所,而坚守简陋的房屋,饮水吃饭,安于贫困,坚守正道,这些都是士人中最贤良高尚的人。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没有可能成为君子”天命,就是穷困与发达的区别,都是来自于乐天知命。如果喜好勇猛而厌恶贫困,见到财物就贪图获得,就不是君子之人。想要仰慕贤哲的踪迹,就不以穿破烂衣服为耻,不以豪华的住宅为向往。


原文


履平  


素履子曰:秤之用也,取之于衡;车之行也,通之于辙。衡平则毫釐不差,辙通则辕毂无滞。秤若失之于毫釐,则权衡不正;车若亏之于辕毂,则辙迹难通。欲秤之平则慎之于毫釐,欲辙之通宜治之于辕毂,毫釐不失,辕毂无亏,则谓天平地成。乃取易象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履之时用,居安虑危,履平虑蹶。所以《礼》云:积而能散,安而能迁。此君子履平而思进也。子房《素书》曰: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士若既逸游,好财色,嗜酒,多私,则平地生坑坎,安处有危亡。是以《易》曰:九三,君子终曰乾乾,夕惕若厉。亦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故《诗》曰: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踏。皆如履薄临深,履平之至也。


浅析


素履子说:秤的使用,在于它的平衡;车的行驶,在于它的畅通。平衡了就不会有丝毫差错,畅通了就不会有丝毫停滞。秤如果失去了平衡,那么秤杆就不能正确地称量;车如果失去了畅通,那么车辙就会难以通行。想要秤杆平衡,就要在细微处谨慎;想要道路畅通,就要在车辙处加以治理。细微处不失误,车辙处无亏损,就可以说是天地平地成。


于是取易经中天下泽的形象,使君子能够分辨上下,安定民心。履卦的运用,在于居安思危,履平思蹶。所以《曲礼》说:通过向贤者学习,品性与才能积累多了以后,要能够传播给众人。在安定的状态下能够这么做,未来发生了变迁也能够这么做。这就是君子履平而思进的道理。张良的《素书》说:穿衣不提领子就会跌倒,走路不看地面就会跌倒。读书人如果游手好闲,喜好钱财、女色,嗜酒如命,私心过重,那么即使是在平地上也会生出坑坎,安定之处也有危亡。因此《易经》说:九三爻,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终究没有灾难。又说:小心行走在平易坦坦的大道上,幽静安恬的人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所以《诗经》说:人说天空多么高,我却怕撞把腰弯。人说大地多么厚,我却怕陷把脚踮。如此战战兢兢 ,为人无论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还是走在那平坦的大道上都不得不谨慎啊!


原文


履危  


素履子曰:居屯、蒙,危难之时常见。《易·象》云: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初九:徘徊时,利居守正道,利建立诸侯。复见山下有险,险而止,蒙。退则困险,进则阂山。君子以果行育德,屯之时用利在居贞,蒙之时宜利于养正。是知贞之与正,可以涉危难矣。虞舜潜居中冀,仁孝之心唯坚;周公出往束征,忠实之志益盛。展禽三黜而不已直道,子文三已而无愠辞。西伯拘美里,仁德愈明,冶长囚缧绁,而贤行不替;遭匡不改仁圣,厄陈不彻鼓琴。君子福至不喜,祸至不惧;不缁不磷,洁白之德益彰,不彫不衰,清贞之操弥盛。《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又曰:风雨如晦,鸡呜不已。圣贤若是,所以长思《鸦鹊》之篇、《鹏乌》之赋。然而履虎尾畏惧怨怨,涉险难慎危兢兢。《易》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又曰:进退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履道亨矣。


浅析


素履子说:处于屯卦、蒙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危难。《易经·象传》说:天地初创,国家始建,正人君子应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创建国家的事业中去。初九:徘徊难进,有利于居守正道。山下有险阻,遇险阻而止步,这就是蒙卦。退则困于险难,进则受阻于山。蒙童时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方是圣人之功。君子以果断的行动培育德行,在屯卦之时,利于居守正道;在蒙卦之时,适宜于培养正气。


由此可知,正道与正气,可以用来涉越危难。虞舜在深山隐居时,仁孝之心坚定不移;周公到束征(地名)出仕时,忠诚之志更加强盛。展禽(柳下惠)三次被罢免仍不辍直言,子文(子产)三次被罢免也无怨恨之辞。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仁德更加明显;子冶被关押在监狱里,贤能的行为毫不减退;孔子在匡地遇到困境却不改变仁圣的品德,被困在陈地却不停止鼓琴。


君子遇到福祉不会得意忘形,遭遇祸患也不会畏惧;不受世俗污染,清白的品质更加显著;不改变操守,高洁的德行愈发昌盛。《诗经》说:我的心不是一块石头,不能任人随便转移。我的心不是一张席子,不能任人打开有卷起。又说: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圣贤之人了解这一点,所以常常思考《鸦鹊》之篇、《鹏鸟》之赋。


而踩到老虎的尾巴定会感到畏惧,经历险难就要谨慎小心。《易经》说: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详细察看一下吉凶祸福,反身自省,这样是吉祥的。又说:知道进却不知道退,知道存却不知道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丧失,能称得上圣人吗?


人若能够如此,履道定能够亨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