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日上午八点,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王崧舟老师的主讲的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
这篇课文全文仅八十四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王老师独特的“诗意语文”流派给大家带来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记承天寺夜游》。
精美的诗词与画面展示了苏轼与“月”的深情也让孩子们看到苏轼的诗中的“月”与作者的“心境”是不能割舍的。 个性化的朗读,独特的见解,让我们进一步走“近”苏轼的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全文始终贯穿一个问题“有着什么样心境的人才称得上是——‘闲人” 去学习课文。播放苏轼被贬黄州“乌台诗案”视频,让孩子们入情入境地体会当时苏轼的心情让孩子们谈感受,谈“贬官”。学生众说纷纭,替苏轼感到“不值”“凄凉”“壮志难酬”……,孩子的回答更是得到了台下老师的阵阵掌声...
语文的魅力就是这么大,王老师的课堂就是如此精彩。然而在此时王老师却峰回路转让生再读课文,从文字"积水空明,藻荇交横"中体会的为什么苏轼表现的却不是“愤怒”“苦闷”“绝望”,而是旷达与超脱,正如他的词"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王老师诗意的语言和智慧的引领下,品词读句,以"启、承、转、合"为主线,化繁为简。 在王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我们仿若和孩子们一样,把自己当成一个忙碌的官员,多次落榜的读书人……当如此月光照进你的家里,你会在意吗?苏轼又是如何呢?一个个鲜明的问题直击孩子们的灵。如此月色下王老师带着孩子们再次感受苏轼的中“月”,天上的好友“月”,地上的好友“怀民”是苏轼的灵魂寄托,此时让孩子们把自己当做苏轼从而“对自己说”“对怀民说”“对这月色说”……
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配乐读、创设情境读,在读中感悟作者美妙的文笔和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王老师发出阵阵感慨情感教育润物无声,我们在享受饕餮大餐时受到精神的洗礼,灵魂的熏陶,明白只有心境空明的人才能“闲人 心境 如 积水空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了王老师这节课,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以及课堂的驾驭能力太重要了,课堂上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这都是我们该努力思考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