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生活化,生活投资化。我觉得这两点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许多投资领域的东西用在生活领域其实很好很好。昨天也是有点灵光乍现的试了试。
昨天想去体育场跑步,我心里想,凡有操作必有策略这次跑步定什么策略呢,于是就拿出一张纸瞎了了一部分。大致是热身10分钟,包括开合跳,弓箭步走路,左右开胯等几项内容。5公里的要求是30分钟之内,也就是说配速必须6分以内。最后做20分钟左右的拉伸。比如插脚够地,压腿,开肩等等。
原来很多时候既不拉伸也不热身,去年大大小小伤了好几次。现在好的也不利索。一个是懒,还有就是时间紧,拉伸热身相对需要时间也不短。现在的想法是,有开始,有中间环节有闭环,算是做成一件事了。
后来热身其实只是在家里活动了几下,去了直接开跑的,没有停。刚开始觉得有点喘不上气来,坚持下来一共28分钟,平均配速534。我很兴奋呀。今天查了一下过去的成绩,只有去年10月份的时候有过6分以内的配速。等于这次成绩接近过去最好的成绩了,让我怎么不兴奋呢。
重点还是自己有了做事之前有个流程的思考过程,如果把这个好习惯养成了,对自己以后的成长有非常非常大的帮助。凡有操作必有策略,类似于做事情之前头脑里面有个沙盘推演,可以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吃饭,减肥,运动,沟通,学习一项新的技能等等。
用在投资方面更是价值连城了。比如我想买比特币了。就问问自己。1,为什么现在想买(因为是熊市安全系数大?还是未来收益高?)2,买多少钱的?3,从那个平台买?4,如果在现在的基础上跌百分之五十如何应对?碰到极端情况怎么处理(比如94,虽然概率不高,但也要心里有数)5,买多长时间,涨到多少钱去卖?卖多少?等等,把这一系列总体都捋一遍,大致有个答案,有了自己的策略,遇到什么事情才不慌张。
真有点像孙子兵法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意思差不多。
昨天站桩没打卡,今天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