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诗词,从金国初建到海陵朝的“借代异才”为金诗奠基期,代表诗人为宇文虚中和吴激;从金世宗到金章宗统治时期,金国进入相对稳定的全盛阶段,金诗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代表诗人为蔡珪和党怀英;蒙古崛起,贞佑南迁,金国日渐衰落的时期,诗人们针砭时弊、收拾人心,金诗也逐渐走向成熟,代表诗人为赵秉文、李纯甫和完颜璹;金亡前后,诗人们抒发离黍之悲、起兴存续之念,与南宋的遗民文学相表里,金诗至此达到巅峰,代表诗人为元好问、段克己和段成己。金代诗词在本土、辽、宋三地诗人地哺育和熏陶之下,不断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诗词风貌,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北进历程,对北曲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为元代杂剧的诞生创造了前提条件。
尤争气骨的苏词在江北金国备受推崇的同时,专精声律的“乐词”也在江南宋朝大行其道。“骚雅派”重要成员吴文英主要师承周邦彦,重视格律,重视声情,讲究修辞,善于用典。在表现手法上,其词具有打破传统的层次结构方式、虚实相生、转换自由、跳跃性强、现实与想象杂糅的特点。就题材而言,多为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风格柔婉雅致、密丽深幽,但雕绘过甚,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吴文英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南宋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号称“词中李商隐”,《唐多令·惜别》、《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是其代表作。
宋元易代之际,在统治者的扶持下,道教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而由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教便是这一时期影响力最大、与文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新道教。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尹志平等全真弟子继承宋代俗词俚俗化的风格,写下了大量“俗化”的修真词作。修真词不仅拓宽了诗词创作的渠道,更在由词到曲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