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了,接下来的一周要陆续发下试卷。你是哪种家长?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意料之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冷冷的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家有学龄娃,老母亲都懂的,拿到试卷的那刻想手撕了娃的心都有了。
想想是亲生的,还是舍不得,但是忍不住会像下面这位妈妈叨叨几句。
那天我带仔仔去医院看眼睛,坐在候诊的长椅子上,就听见后面一个妈妈在训斥小朋友:
“你看,这做了多少遍的,还出错!看!看这道,这道我们之前做过的,也和你讲过,怎么又错了!因为粗心你失掉了多少分!……”
我回头看,只见一位妈妈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张试卷,傍边站着一个小女孩,面色严肃,眼神呆滞,个子瘦小,我看不出她的年龄,但因为戴着红领巾,我判断她应该三年级以上了。
昨晚地板时间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他说起了一件事,他说这次语文测验,很多人失误了,还说小h同学说:回家要挨男女混合双打,要在学校把遗书写好。孩子说的时候,是笑着说出来的,我也相信写遗书这事应该不是真的。不能否认,孩子其实是用这样一种自我解嘲的方法在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来源于:对即将到来的父母责备的恐惧;同学面前丢脸导致的羞愧;对下一次会不会考砸了的担忧。
孩子考砸了,这样的生活压力事件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我家小孩也考砸过。还记得仔仔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是纯粹的零基础,所以经常带回来C的测试卷。(这个好像之前我在文章里有提过)而且他那时候对于这些等地是没有概念的,不知道C意味着什么,还会很骄傲或者毫不在乎地说:我这次测验拿了C。
那么来了,对于这样经常发生的生活事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学业成绩?啥才是试卷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错误,作为家长的我们有三种反应:纠正;惩罚,让他长记性。堵死源头,防止甚至杜绝下一次再发生类似错误。《学习的格局》作者黄静洁指出这些做法都不对,她说:关于犯错,孩子犯错可能是陷阱,而不让孩子犯错误可能是更大的陷阱。
为什么这么说呢?心理学家马努•卡普尔在2006年的时候提出了“有效失败”的新概念。他根据目标的完成程度和收获与经验把成功分为有效成功和无效成功,失败分成有效失败和无效失败。
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且也是颠覆我们认知的概念,以往我们总是通过纠错,惩罚、甚至是堵源头的方法让孩子远离错误,殊不知这样也隔离了一些重要的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所以拿到孩子的试卷的正确打开方式:
1. 客观看待考试分数
分数是什么?在我看来,分数一定意义上说,什么都不是。不可否认,今天的教育依然承担着部分的筛选功能,所以,考试分数也被赋予了太多意义和功能。分数意味着能上什么高中,上什么大学,而上什么大学又会决定你以后做什么工作。这样一说,好像“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真的很对。
但是我要说,一次考试分数其实什么都不是。首先能选入教材的知识相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的知识量是微不足道的,对于这个领域的知识来说,一次考试成绩好还是不好,并没有意义。可是,为什么还需要考试呢?考试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一部分,是检验学习效果,促进学习成效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和反馈是不可或缺的,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开始,某一次选入试卷上的题并不会完全包含这段时间内孩子所学的全部内容。这就导致某次考试分数具有偶然性。
所以,当分数出来已经成既定事实的时候,本次考试的分数对孩子来说已经没有意义。
2.在家庭中建立“容错机制”
全国优秀教师李镇西老师的女儿中学时数学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终于有一天,女儿的数学取得了好成绩,女儿拿着数学试卷给爸爸看。一般的家长会怎么说?大多数可能会说:
“太棒了!继续努力,下次考更好的成绩!”(孩子的感受:我期待你下次考得同样好。)
“继续努力,下次不要再掉下去了。”(孩子的感受:我担忧你下次考不好)
“不要骄傲,一次考试代表不了什么。”(孩子的感受:你这次是侥幸取得了好成绩)
……
但是李镇西对女儿说的是:“恭喜你!不过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成功固然可喜,能正确面对失败也非常重要,甚至比成功还要重要。
3.不让孩子因为犯错而感到羞愧和恐惧
我们一直认为,孩子会“知耻而后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孩子不会“知耻而后勇”就连成年人也不会,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可能会在做某事上犯错误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去做这件事,也就是会出现退缩或者回避,不敢尝试新事物,这样,孩子接受新事物的刺激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如果孩子拿一张不太好看的分数,我们应该帮助他,分析原因,而不是一顿数落,增加孩子的羞愧与恐惧,像开头中那个女孩的妈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