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人民城市”新图景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这一时代命题,不仅为全国城市发展擘画了清晰蓝图,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基层干部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统筹协调”三大关键,用心用情用力绘就新时代“人民城市”的壮丽画卷。

        坚持“以人为本”,筑牢民生幸福根基。会议将“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列为七大任务之首,旗帜鲜明地要求以精细化治理精准回应全龄市民多元化、高品质需求。从优化教育医疗布局,到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从精心打造“15分钟生活圈”,到织密就业服务网络;从“司机之家”“暖蜂驿站”,到为奔忙的外卖骑手送上健康理疗服务……点点滴滴,无不彰显着城市的温度。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铭刻于心、践之于行。要用脚步丈量街巷里弄,用“民声”校准建设坐标,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清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账单”。 同时,更要畅通渠道、搭建平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人民群众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攀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新高度。

       坚持“特色发展”,激活城市内生动力。会议明确提出要“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为破解“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困境指明了方向。每座城市都是独特的生命体,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脉、资源禀赋和产业基因。唯有立足自身“DNA”,方能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发展之路。有的城市用“旧改+微更新”模式推动城市有机生长,在传承历史肌理中焕发新活力;有的沿海城市依托“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天然画卷,擘画生态优先的滨海花园城市典范;有的城镇探索“产城融合”新路径,以产业升级引领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这些生动实践启示我们,要精准把脉城市特质,聚焦特色产业培育与升级转型。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风貌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肌理,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城市文化IP和精神标识,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驱动城市硬发展的澎湃引擎。

       坚持“统筹协调”,构建全域治理共同体。城市是复杂精密的巨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统筹协调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金钥匙”。例如,沿海某城市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境人才执业便利化、医保跨境结算等关键领域,大胆推进制度型开放和深层次改革,有效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凝聚起强大的政策合力与发展动能。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一盘棋”思维,强化系统观念和协同意识,善于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凝聚起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同时各级党组织织要强部门协同,打破信息孤岛和行政壁垒,形成跨层级、跨部门的高效联动机制,提升整体治理效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