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悲伤逆流成河》很感动,错过电影放映时间段,只能在手机里看。昨天室友看了,哭的泣不成声,情绪压抑,这对感性的她来说倒也正常。
时隔今天,无聊中我也看了这个影片。先是1.5倍的大致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感动点,被室友问哭没哭,只能说还没看完,又点回去看了一遍。
女主易遥,因为得了所谓的“性传染”而遭受非议,在学校成了任意欺负的对象。与女主一起长大的男主齐鸣,虽说没有参与学校的事,倒也没阻止,只有质问和指责。而女主生活中的一束光,来自顾湘西,教会勇敢应对那些霸凌者,给了她一段温暖的陪伴。
易遥这个角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世界上所有的不幸如果都有期限,我希望不要那么容易得到光芒。不幸中得到希望很快乐,却无法承载希望后更大的绝望。对成年人来说,排遣生活的苦难,都要很大的精力和朋友的开导,更何况是没经历社会的懵懂学生。只能小心翼翼的伪装,不被人发现而已害怕无奈的事。物质上的自尊已经是强弓之弩,身体的拖累更难以启齿。
黑暗者的墓志铭,来的似乎也太块了。
谁都有内心不为人知的秘密,谁都想有幸福的家庭,谁都想连卫生巾都香香的……所以,那些都想都是奢望,生活中菱角有太多样了,磨了一个又一个。
电影中都有让人讨厌的人,只有他们的铺垫才能继续下去。唐小米,就是这样一个受着不平,却又难掩“不平”的人。伪装的骄傲,自信的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喜欢她,在嫉妒的沼泽里,陷的越来越深,无法自拔。是她,拆穿了易遥的秘密;是她,让易遥遭受霸凌;是她,打破了易遥生命中的最后一束光。坏,恨,都在最后坐在警察局的椅子上而结束她的命运。
室友一直说,男主是个渣男,我到不以为然,也有可能只是影片没有太多对主“渣”行为,给出镜头。我认为影片中的男主,只是把易遥当成一起长大的妹妹一样,给出了关怀。而易遥内心或许爱着这个给出关怀的人,所以不要男主偷的钱。什么叫自己脏了,不想他也脏了。我想女主还是想保留一些自尊,给这个关怀自己的人,不想自己的霉运,祸害到他。
生活再苦难的人,也会遇到她的光芒。易遥遭受的非议中,只有一个看似放荡不羁的人,这种人更有原则,更做自己,不会受一些言语的干扰,这样人正是现阶段最适合易遥的人。带她出去玩,教会她遇到不公就该反击,给了她一个露出笑容的勇气。被口香糖粘住头发,会用剪刀剪断头发还回去,被男同学犀利言语刺疼,会对那个用篮球保护自己的人露出微笑,被食堂的男同学指责晦气,会拿冲水的滋那个不是自己弄脏的男同学衣服上……学会了反击。
家庭,或许才是这个黑暗的萌发点。易遥的妈妈,为了攒学费钱,干着帮别人按摩的工作,我不知道这个工作中的水分,但看到易遥妈妈藏着易遥,不被顾客发现的小心,这个工作的水分加了太多的颜色。一切的事端,都是按摩惹的祸。有人说是顾客用了易遥的毛衣,有人说是妈妈错用了易遥的毛衣给顾客,我更坚信前者的说服力,一切都在镜头下,妈妈注视着那两天格子毛巾,目光呆滞,狠狠的扇了自己一巴掌,悔不当初。生活给了这对母女太多打击了。在那个压抑的弄堂里,母亲拉着女儿去治病的慢动作,让潮湿的弄堂里散发出太阳的余晖,昏黄而又光良,惊着了那些在弄堂外忙碌的人,这或许就是易遥被拉着的内心,开心而又温暖的内心。母爱,形式不一样,内容都一样。谁不爱自己的儿女,不想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迫不得已的压抑,磨平了太多温暖的言语,只有被隐藏的内心,才能得到更多未来的安逸。我感动的,只有那一幕,拉着女儿去治病,泪眩晕了眼眶,内心一阵阵苦涩。只有遇到了,才觉得是爱的。
死亡,让这个悲惨的人,得到了解脱。对她来说,活着比死更可怕。杀人,让这根稍微松懈的弦,又绷紧了。因为那条短信,她成了顾湘西姐姐的杀人凶手,让这个校园的人对她更加肆无忌惮,霸凌的悲惨洁具慢慢闭上序幕。只有死了,才会解脱。这估计才是那个可怜的人,只能想到的。
那天长长的路,连接着死和活尽头,冰冷冷的水,真了成了悲伤逆流成河。
在那条河边,易遥清清楚楚的说出了那些对自己做着坏事的人,明明白白告诉他们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用决绝的态度证明,真的累了。那条阴暗的河,为什么有那么长的路,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去救这个可怜的人,更可怕的连老师也在那些人之中,真讽刺。
害人的动机,不止言语还有行为。小事情慢慢的累积,在坚强的人也会瓦解,为何不公,无人何解,这就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