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这样认为: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有一个惯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是特别毛躁,因此时间管理训练营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伙伴高效生活和工作。
借用小帅老师的视角来作为思考的原点,比方说,时间。
说到时间,你的头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时间管理”。
如果我们能上升一个维度来思考,或者说,增加一个维度来思考,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会有所不同,得出结论也会完全不同。
有很多人都在讲我时间不够,好忙。那么忙忙碌碌到底忙什么呢?
要想成为真正高效的人,你如何规划呢?
在规划自己日常事务时,得加一个标准:空间。
小帅老师认为是比“时间管理”更重要,更容易被忽略的根本问题:空间管理。
①不要让空间耽误了时间
你有没有试过列好了清单,上面写满了一天要做的事,但最后完成的,却寥寥无几?你有没有试过学会了一切时间管理的方法和原则,但工作效率依然低,时间照旧被浪费?
我深刻的体验过,半夜十二点还有两个卡没有打完,很悲催的感受。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呢?
答案也许跟你平常想象的,自我总结的很不一样。
是自我反思和总结不够,这是我的拙见。
计划不能完成,不是你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你的计划出了差错,而是你没有去管理空间,以致浪费了时间。
你认同吗?
空间,才是成败的关键。
好期待,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进,只要空间不变,任务就会顺利完成;但如果空间改变,任务则可能会切断,甚至中止。
案例:
小王平时上班,主要任务是处理文件,她的工作空间主要是自己的独立工位,她用自己的电脑,把一份份文档整理好。只要她保持在座位上,工作任务自然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若此时,小王的上司大王,把小王叫到办公室。小王因为空间的改变,任务被迫中断。
因为人在同一个时间点,只能处于一个空间中。所以,切断任务的可能是时间,更可能是空间的变换。
而空间的变换,就会切断时间使用的连贯性。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不计其数。
深深的感受到,最近出差,打卡和工作节奏又被打乱。
因为是盲区,所以看不见,只有经一事长一智,回头一看,才反思到自己的思考原来有盲区。
空间,就是这么一个盲区。当你用新的维度,“时间”便不再是计划表、日程表里最重要的标准了,最重要的标准是“空间”。
突然恍然大悟的感受。
所以,在列To Do List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给任务规划完成的时间和时间段,还要给任务做一个合理的空间适配。
意思是今天要做的这些事,分别需要在什么地方完成。更精确地说,就是反过来构想一下,今天你将要停留在哪些空间,在这些空间里,分别适配哪些将要完成的事情。
我能够在哪样的空间高效的完成呢?
所以,为什么我说空间是第一重要的?
严格来说,时间不能被管理,只要你活着,时间就会从早到晚,自动流失;
你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能管理的,只有空间。
以前一直认为是精力管理。
你要开始用空间来规划要做的事,而不是用时间。
记住,先做人,后做事,先空间,后时间。
关键是,千万别让改变的空间,耽误了你的时间。
②用空间管理,为自己留出整段时间
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就是“整段时间”。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也都是通过整段时间的合理运用而产生的。
不要听信什么“碎片化时间”,更别把你的注意力都放在所谓“碎片化时间”的运用上。碎片化时间的作用,比起整段时间,可谓九牛一毛。人总会习惯性地“因小失大”。你每天都盯着那些少得可怜的碎片化时间,
然后问,如何用碎片化时间让自己进步?很抱歉地告诉你,实在办不到!
真相是,只有整段时间,才能带来进步;
碎片化时间,只能带来进步的幻觉。
有点不相信,是真的。
看看小帅老师如何剖析:
我们来看看生命最底层的规律:最重要的事,都是通过整段时间来完成的。
比如,睡觉。我们都知道,人一天得睡8小时,准确地讲,是连续的8小时。
每天我们需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上。也就是说,我们每三秒,就得睡一秒。但实际上,你会每三秒睡一秒吗?肯定不会,不然那天你就啥都做不了了,因为事情会严重被打断。而且每三秒睡一秒,能叫睡觉吗?那该叫:瞌睡吧!
所以你看,只有整段时间,才能产出整个成果!再比如,你用一年的时间,和一个人产生关系,那叫感情;如果你用十分钟,和一个人发生关系,那叫激情。
人要独具慧眼,独立思考。
别把激情,当感情。别把瞌睡,当睡觉。
更别把进步的幻觉,当成真正的进步。
我一直认为只有整段时间,才算时间;零碎时间,不是时间,而是零碎。
更何况,只要你规划好了空间,管理好了空间,自然能留出更多的整段时间(2小时以上),所谓的零碎时间,碎片化时间屈指可数。到时候要真出现零碎时间了,你唯一需要做的是,抓紧休息一下。
所以,请你把注意力调回来,把它们全部放在整段时间和整段时间的创造上。你用好你的整段时间,让喜欢用零碎时间的人自娱自乐去吧。
你要开始学会利用空间,来创造时间。
那空间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呢?
记住一句话:把能在同一个空间完成的事情,在同一个空间内一并完成。
最后,总结一下方法:首先通过想象,列出你今天要经历的空间,然后把这些空间里面要完成的任务规划好,再把预估的完成时间分配给这些任务,这才是真正的“时间管理”。
所以我最近有个发现,当一天都能待在家里的时候,往往是效率最高的。因为你在一个相对局限的空间里,这个空间相当于不变的空间,只要你专注力足够好,你的任务就不会被打断。
真正的高效,不是不浪费一点时间,而是不轻易切碎你的整段时间。
③没有零碎的时间,只有闲置的空间
有了空间管理的理念后,怎么用在我们个人的高效成长上呢?
比如说,有没有办法在去便便的同时,实现个人成长呢?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你把这些闲置的空间利用起来,成长自然快人一步。
你发现了吗,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零碎的时间,只有暂时闲置的空间。
你要学会空间管理,把闲置的空间运用起来。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用上别人没用上的,这就是高效。
④灵活运用生命里的大空间&小空间
在你的日程表上做好空间的规划以后,来到空间管理和利用的实操层面。
大多数人都喜欢大空间,不喜欢小空间,这是人的本性。
你有没有开始有一点思考,甚至是醒悟呢?
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就是这样的道理。
人活在空间中,活在场景中,你了解这一点,然后运用,功到自然成。
为你的时间腾出空间,让你的空间创造时间。
给时光以生命。
从现在开始,就把空间作为生命的重要维度吧!
如此看来,你的人生不又多一个可能。
看完小帅老师的文章,内心感触颇深。
原来局限于精力管理。是空间的管理,试问每天空间的不断转换,你是否可以高效的人生呢?我发现自己的专注力不断被切断,时间规划紊乱,到底在哪儿?目标明确吗?空间是否舒适?是否融入情境中呢?利用整片的时间段系统的学习和生活。你也可以做到不是吗?带着觉察的心去开启每一个崭新的一天。
感恩小帅老师的分享,努力做到真正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