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人太认真了吧?
前两天在简书的群里,看到有人想要做一个“一起研究如何给文章起标题”的群,因为我每天都会为标题发愁嘛,所以很感兴趣,就加了对方微信。
加了之后,读了会儿对方的文章,发现确实是个写作写得很用心的人,于是还蛮期待加到她组织的起标题的群里,因为觉得这会是个很用心的群。
加群之前,她问了我几个问题,“简书发文的频率?内容偏向?简书ID?愿意参与群聊的频率?其他建议”。
而我的回答则是“每天,职场技巧与经历反思,试图思考的二哥,只要不忙愿意经常参与讨论”等等.....
然后就各自忙各自的去了。
晚上搬完家,研究最近文章的数据的时候,发现收到了一条她的简信,写的有些字数,也写的很用心,其中表达了一个观点“我不赞成日更也做不到日更,因为写文章是一个需要反复打磨的过程,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第一眼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这个人太认真了点吧?日更和不负责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吧。
我便回了句,“没关系,我们不赞同的事多了去了~”。
-2-
如何对待一个认真的人
但到今天早上再仔细思考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她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我确实经历过无话可说,硬凑字数的时刻,至少在这持续写作的六十七天里,经历过几次。
哪怕那几次读者的阅读量还凑合,但逼着自己写完是不争的事实,自认为那几篇水平很差也是事实,当然,自己的水平一直都不高,更是事实。
早年的时候,听说过某些大文豪,一页纸只写一行字,剩下的空白全是用来修改的,也就是说,一句话的写法,他们可能经历数十次的修改,也难怪他们的用字会那么简练精确。
这些道理我是知道的,可能是找理由吧,自己暂时还没做到这个程度,最大的借口是“时间不够”。
于是这一在我看来有些艰难的挑战,我迟迟没有开始。
其次,每个人写作和练习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就像读书,有些人能沉下心来,把一本书反反复复的读上个五六遍,而有的人,则喜欢不断的看各种新的书。
但这不意味着两种有优劣,只是阶段不一样,想法不一样。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我私下推断他应该是个喜欢读各种新书而不读老书的人,所以他的诗总是有种轻松的感觉。
据说黑格尔一辈子只读了500本左右的书,但这500本书都是他反反复复读过的,我想也难怪《精神现象学》我翻了几页就翻不下去了,太艰深了。
但你能说陶渊明和黑格尔谁高谁低吗?
写作也是一样,把一篇文章反反复复的改上数十遍当然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有好处的,而每天写作,把写作强化成一种习惯,去练笔,难道就没有好处了吗?
对读者负责,并非只有一种方式,何况负责这件事,不应该只是写的人来做,读者他自己也是负有一定的责任的。
如果没有那么多人去看烂片,中国的烂片票房能好吗?中国能接二连三的敢挑战观众的底线拍烂片吗?
文章也是一样啊,如果大部分读者的要求都很高,咪蒙还能在这个时代大行其道吗?那我这种试图写字的,也不好意思在公共平台发布不是?因为读者挑剔的话,我这种水平太差的,恐怕发两次文章就被唾沫星子给淹死了,或者是因为阅读率太惨淡而坚持不下去了。
当然,我很理解她的角度,因为那是她文章写得好的原因之一。
我也相信,那是她体验过并且发自内心认为好的方式。
就像我推荐经常写作一样,因为那是我体验过,并且发自内心认为好的方式。
从文章和对话里看的出她是个认真的人,所以,对一位认真的人,我想,最好的方式是,认真的写一份回复。
-3-
我认不认真呢?
这也是一个在困扰我的问题,我知道字数多不等于质量高,写了十几万字写的比别人多也不代表有什么厉害的,因为写的比我多的多了去了,写的少但是比我好的也多了去了。
但我还是决定日更,因为之前定下的是要坚持一百天,那就继续做下去。
其次,写的多也是能提高文章水准的,我现在去翻前十篇,和现在的水平,肯定是不一样的,虽然长进不是很大。
最后,我想养成写作的习惯,暂时的日更是为了束缚自己,人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规定,就很容易懒散松懈。
有情绪了再去写,或者有状态了再去写,是件非常随机的事情。
而因为这种随机,我已经放弃过很多事了。
这次,我不想因为这样而放弃写作,哪怕我知道我写的很烂。
我会慢慢在路上爬的。
文章写于7:22
完成于8:13
今日完成“一小时写作计划”
和你一起
思考一些和我们都有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