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信息时代,背靠互联网和大数据,还掌握着聪明的智能机器。我们是否还需要像从前一样学习很多他一生中都有可能没有用处的知识呢?如果不需要,那每一种知识学到哪一种程度就够用了呢?这里所说的够用,并不是说就停止学习,开始工作恰恰相反,意思是你可以专心的学习专业的知识了。
先说逢考必考的英语吧,如果不是从事英语相关的工作,比如英语教师,翻译作家等,比如图形设计,土木工程建筑师,销售人员等,他们很少会在工作中用的英语,就算偶尔用到,也可以随手拿起手机扫一扫,轻松解决。可以说他们的工作连初中英语的水平都用不到,而他们却还是被学校硬性的强迫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白白浪费了至少三年的时间。如果用学习英语的时间来学习他们喜欢的知识,做他们喜欢的事,他们很可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了,当然中国的学生不仅仅只是在学习英语上浪费时间,比如数学,试问各位已经工作了十几年的朋友,在工作了10多年里,你用纸和笔计算过多少次三位数和三位数相乘的算式呢?有用过多少次三角函数和抛物线使用过多少次微积分?就算要用到你手动计算了,是不是还要用计算器重新算一次呢?再说语文吧,如果不是从事文字工作的记者作家,文字教育工作者,你日常工作中有多少次要用到2000个常用字之外的汉字,又有多少次要用到苦涩难懂的文言文去交流。从小学到高中语数英三个科目占据了学生80%的学习时间。在工作中要用到了语数英三个科目的知识甚至还不及所学知识的10%,甚至更低。也就是说认真学习的学生只要小学毕业,依托现在的智能机器,完全可以胜任社会中大部分的工作。而各方面领域的高精装人才,在小学毕业就可以投身于他喜欢的领域去研究,做他喜欢做的事。这样一来,就离中国盛产诺贝尔奖得主的时间不远了。
不要和机器比记忆,不要和机器比精度,人类发明了智能机器,理所当然要让他为我们减负。中国的教育应该把时间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创新,创作。学校应该是一个发现人才的地方,学校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机会。发展每一个人的特性,发现每一个人的内在潜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自己擅长的事。这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