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来分享第二十五章至第二十七章。由于对经济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这本书读起来难度不小,所以,没有太多的联想和思考。今天的分享,也只是把这三章中一些要点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 金银的价值与地区的富裕程度成正比,富裕地区金银的价值高于贫困地区。
在富裕的商业国家和地区,由于不产谷物,需从产地购进谷物,需要花费更多的运费和人工费,所以谷物价格更高。
当人们缺少必需品时,就会放弃非必需品。穷困时期必需品价格上升,非必需品价格下降,反之亦然。
二、 银价及谷物价格的变动
1570至1640年的七十年里,白银价格下跌,而谷物价格上涨,原因在于:
1、由于美洲富饶矿山的发现, 银的供给大于需求。所以,即使欧洲大部分地区产业的改良和发展,对银的需求增加,银的价格也是下跌的。
而谷物的价格却从二盎司银涨到六或八盎司银。
2、内乱影响农业耕作及商业运输,谷物缺乏导致价格上涨。1688年的《谷物输出奖励法》也造成谷物价格上涨。
3、查理二世期间对银币削减和磨损也造成了谷物价格上涨。根据朗迪斯记述,当时通用银币的价值大约比其标准价值低了四分之一。
银币削减和磨损,虽然没有造成谷物的缺乏,也没有增加谷物的真实价值,却使银币的价值大幅下跌,间接增加了谷物的市场价格。
从这一点让人联想到通货膨胀,买相同的商品需要更多钞票,当然这不是商品价值增加了,就像削减了的银币一样,而是钞票贬值了,钱不值钱了。
三、影响谷物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四项,分别是银价、天气、内乱和政策
谷物的平均货币价格,随着欧洲市场上银的真实价格变动而变动。谷物价格降低,其实是银的真实价格升高造成的,而不是谷物价格的下落。
发现美洲银矿后,谷物的价格比以前上涨了三四倍,其原因是银的真实价值下跌。而17世纪前六十四年谷物均价低于上世纪,引起这种价格变动的原因,也是银的真实价值的上升。
天气异常和谷物输出口波兰的扰乱,导致需要从波兰进口谷物的国家,都陷入缺乏谷物的困境。
实施奖励金制止了谷物价格自然下跌。谷物输出,国内市场的谷价必然升高。
五、影响银价变动的因素
在英国,劳动价格上升,是受繁荣的劳动需求所影响,而不是银价下降。法国没有英国繁荣,所以它的劳动价格几乎没有变动。
欧洲的银价并没有随着美洲银矿的开采持续下跌,因为人们对银币和银器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银的市场扩大。银矿每年采掘的银量,除了供应富国不断增长的银的需求之外,还必须足够支付所有用银国银的削减及磨损。
1、欧洲市场逐渐扩大。欧洲农业和制造业的生产总额增加了,其流通所需的银币量自然逐渐增加,同时富翁增加了,那么银制器的饰物的数量自然也逐渐增加。
2、美洲是本地银矿产业的新市场。
3、东印度也是美洲银矿的市场。
六、金银的出口贸易
1、当各国的技术和勤劳程度都相同时,各国大部分制造品的售价,必然会与该国的劳动价格成比例。印度的劳动力价格低于欧洲。
中国和印度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多,都低于欧洲,且劳动价格都低,所以,这两国制造品的售价低于欧洲。
加上运输费用,欧洲制造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更是高于中国和印度。
2、在印度,贵金属产量低而需求大,贵金属可以换更多的粮食和制造品。所以,把贵金属运送到印度和中国,比其它任何物品价格高。
而贵金属中,银又比金更划算。因为在印度和中国,金和银的比一般是10比1,最多是12比1。而在欧洲则是14或15比1。因而,银的买卖成了世界各个相距遥远的地区相互联系的媒介。
3、金银价值比例的变动
在发现美洲矿山前,金银价值比例是1比10到12,之后是1比14至15,即金的名义价值升高了。虽然在发现美洲矿山之后,金银的真实价值同步减少,但银价减少得更多一些。因为美洲矿山丰富,且银矿比金矿更富饶。
每年,欧洲都会向印度输入大量的银,使得殖民地银价跟金价相比,降幅更大。
欧洲每年输入的金银比为1比22,其中一部分转入东印度,从而使流通于欧洲的金银量之比约为1比14或15,大约等于它们的价值比例。
4、正如购买面包的人多于买肉的人一样,购买廉价商品的顾客,通常远远多于购买高价商品的顾客。市场上,廉价商品的总量和总价值往往都比高价商品大。所以,银的总量和总价值高于金。
5、西班牙市场上的金价却低于银价。因为金接近于最低价格的程度,比银接近其最低价格的程度还大。
以上要点分享完毕,谢谢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