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篇短文《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叶先生用美术生整幅的彩色画与木炭习作为突破口,介绍了美术生喜欢涂满彩色的画作,然而这红红绿绿往往像一大批的谜,画得不很像,还得观众猜。
然而美术生最不感兴趣的就是木炭习作,一个石膏人头,一朵假花,要一回又一回的描画,谁耐烦?马马虎虎敷衍一下,回头就嚷着画整幅,画彩画,这是好胜的心肠,巴望自己创造出几幅有价值的画来,然而木炭习作不只使你落笔画得像,更能叫你渐渐明白,画一件东西,哪一些烦琐的线条可以省掉,哪一些主要的线条一丝一毫也随便不得。一个文学青年也得下一番跟木炭习作同类的功夫,那目标也在乎像而不仅在乎像。
文学的木炭习作就是短小文字,小品、随笔、杂感、速写、特写、杂文之类,训练的目标在乎像。把握感想的中心,能够这样当一回事做,渐渐进步到纯熟,那就无有不像就是说,你要写什么,写下来的一定是什么了。
在基础上下了工夫,逐渐发展开去,就成了艺术跟文学。除此外,没有什么捷径。
叶先生这篇文章不长,大部分文字都在说画画,后来才引申到写作,因为他意识到这是写作者和美术生的通病,因为看不起枯燥的木炭画,用线条勾勒出物品的造型特点,所以基础没有打牢,由于基本功练得不到家,所以绘画油彩时才抓不住光线、色块、过渡、阴影、明暗等等技巧性的东西。这就和写作者一样,对于小文章或者片段的忽视,随意,让写作者对抓住细微事物的主线有点欠缺,因此写长篇累牍的文章时就让读者不甚清楚,他们在猜测这个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我对小文章也不够重视,小而精致的文章自己写得好的也不多见,到是对长篇文字有点自命不凡,这都是病理,要惜字如金,也要把握细小语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要写好文章,除了注重基本功,还是要从小处着手,像三步跳远似的,不跨出前面的几步,怎能飞越那最后的一大跳呢?
沉下心来做事,读书、写作、反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