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直立行走的思考者
1.驱动我们去认识(续)
几百万前,我们人类开始直立行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肌肉,骨骼的形态。而改变使得我们更加适应于站立这种姿势,由此解放了双手。我们更加便于探索周围的世界,改造身边的事物。由于站立行走更加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对世界的探索范围也越来越大。直立,不仅仅是提升了我们的行动范围,更是提升了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特点:认知范围。思考随着眼界一起变得开阔,我们不仅仅是直立行走的生物,更是思考者。
作为人类的高贵是源自我们对事物认知的驱动力。而我们所达到的各种成就也正反映出人类这一物种的独一性。在长达千年的努力过程中,我们不断对大自然进行解密。如果把一只现代的微波炉交给远古的猿们,让他们来加热手中的野牛肉,他们很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理论:一定有一整个军团,豆子一般体型的小小仙人,躲在这个小房子里面,用微型篝火来烘烤食物的。然后当门打开的那一刹那,他们又都神奇般的消失了。“神奇”,这正是事实,也正是所有事物和现象背后,一个个神圣到不可侵犯的宇宙定律。不管是人工制造的微波炉,还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景观。
随着我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升级和进化,潮汐现象不再是由某个女神掌控,而不过是源于月球的引力的重力原理星星不再是天神们雅兴泛舟时溅起的小小浪花,而是核变反应发射的光子。如今我们已经了解太阳内部的运作机制:这个离我们几亿公里远的行星,内部是比我们自身还小几百亿倍的原子裂变运动。我们已经有能力来解密这个和其他很多的自然现象。这些,已经不再是奇迹。不过这同时制造出了一个引人入胜,史诗级的故事。
早些时候我写过一个剧本:《星际迷航 :下一代》。在故事的早期见面会上,我身边坐着一圈业内的其他作家和制片人。我当时高调而激动的分享我对一整部剧作的想法:这里面有真正关于太阳风暴的天体物理学知识,它因此令我心情激动不已。正当我心满意足的结束分享-其实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 我颇为骄傲的看着我的老板,这个有点怪癖粗鄙的,曾经是纽约警署的凶案警探的中年制片商。他盯着我看了一会,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难以形容,突然他大声说:“闭嘴,你这个他xxx的书呆子。”
后来我终于渡过了那段“尴尬期”,我意识到老板直截了当将我一军背后的道理:他们雇我是看重我讲故事的能力,不是让我来做天体物理学的延展课堂的。他的意见被我接受采纳,并且此后一直引导我的写作生涯。(此人其他的语录还包括:如果你意识到你快要被炒了,那就把暖气温度调低一点儿。。)
没玩好的话,科学真的会像传说中的那般高冷枯燥,但是,故事从来都不枯燥。那些关于知识,和我们如何得到知识的众多故事,从来都是超级精彩的。从能引人入胜的效果上看,整部的《探索》就和整部的《星际迷航》,或者“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没多大区别。这次都是关于具有激情的人的故事,久如同我们欣赏艺术,音乐,文学作品等,所感受到的那种震撼和激动一样。正是这些永远无法满足的好奇心,将我们从原始的非洲大草原,带领至现今的都市生活。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都做了哪些努力?我们如何在那种原始状态下,从学会直立行走,到赤手空拳“猎得”各种野菜,草根和浆果,再到居然发明制作出航天飞机?完成信息全球化?在巨大的实验室中模拟和重现早期宇宙的样子?
我将在本书中慢慢给你讲述这些故事,你能从中领略到是如何继承了祖先的这些本领的。
发现翻译的工作的确蛮辛苦,要理解,要找到合适的词句,还要表达顺畅。信达雅,果然是需要刻意练习的手艺活。若不是在病假中,怕是也没有心力坚持。
读科普有用么?反正是不太可能变现。相比无限的时空,浩瀚的宇宙,无非给自己的浅薄增加一点点维度和乐趣。
人在求知的路上一步一拜,虔诚恭敬,走到生命的尽头也只是一小节线段弧长。
既触不到始,也无绝于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