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韩小妞(微信公众号:hanmeisha):心血来潮,最近又开始看张奶奶的小说,手边只有一本《倾城之恋》,爱疯里也恰好有一部由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于是便想说说这件事。
想来张奶奶对感情真是苛刻至极,笔下的大部分爱情都是千疮百孔的,唯有这部《倾城之恋》,张奶奶总算网开一面给了白流苏和范柳原一个团圆的结局,但就是这唯一的例外,似乎也没有摆脱张奶奶一贯的凉薄和讽刺。正如“倾城”二字的表面释义,因为一座城市的倾覆才能成全白流苏和范柳原,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
在《倾城之恋》发布之时,张奶奶不过才23岁,该是人生最肆意的年纪。而在此之前,张奶奶已经发表了五六篇影评和剧评,更是凭借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发表,一时声名鹊起,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照她自己“出名要趁早”的说法,那个时候,张奶奶已经小有名气了。况且,那时还没有遇见胡兰成,也没有经历过“低到尘埃里的爱情”,实在不解,那个年纪的张爱玲怎会写出如此可悲、虚无的故事?
都说作家的每一部作品多少都带有自己的影子,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读作品的过程亦是了解作家心灵的过程,那么,用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来解释她的作品,似乎很是合理。
张爱玲出身于上海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祖父和外祖父是清朝重臣。父亲是无能放荡的封建遗少,而母亲却是新时期女性,在她4岁的时候,母亲远赴欧洲游学,父亲便和一个吸食鸦片的女人同居。张爱玲10岁的时候,父母协议离婚,她跟随着父亲生活。童年时期父母支离破碎的感情使得张爱玲在缺乏爱的环境中成长,再加上恶毒的后母、无所事事的父亲,家庭气氛处于一种矛盾压抑的状态,对年幼的张爱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小小年纪就已经看破人事的苍凉悲哀,对外界存在着本能的排斥,也逐渐养成了孤傲、冷漠和尖酸刻薄的性格。
基于这些人生经历,23岁的张爱玲在《倾城之恋》的开头这样写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
小说的女主人公白流苏是同样生活在上海的没落贵族家庭,祖上白家是盛极一时的前清翰林,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早已经改天换地,而白公馆的人们就像洞中的千年神仙一样与世隔绝,小说里是这样描写白公馆的: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钟都拨快了一个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走了板,跟不上时代的胡琴。白公馆永远比时代慢一拍,他们因循守旧、坐吃山空,也死要面子。白流苏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给了上海数一数二的暴发户唐家的少爷唐一元。
而这桩婚姻从一开始便是不单纯的,唐家从骨子里根本瞧不上已经落魄却依旧死要面子的白家,仅仅是为了在自家的“富”上再加个“贵”字,老谋深算的唐老爷便替儿子安排了这桩婚事。而唐一元则是个风流成性、拈花惹草的败家子,长期与风月场上那些妖艳贱货混迹在一起,突然有流苏这样端庄贤淑、“似水莲花般温柔”的女子,不过图一时新鲜。
白流苏在这场婚姻里则完全是处于被动的状态,白家家道中落又毫无经济来源,家里的哥嫂对她又是百般排挤和算计,白流苏以为自己可以从此逃离旧腐的家庭。然而婚后唐一元并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婚后不久,白流苏便已疲于应付唐家的各种嘲讽和丈夫的风流事迹,在流产之后,夫妻二人彻底闹翻,白流苏决然离婚搬回娘家。她随身携带的钱财也在哥嫂的各种算计中消耗殆尽,之后唐一元再娶又过世,此时唐家又开出了天价让白流苏回唐家守活寡......
于是便有了小说开头的一幕,白流苏的哥哥嫂嫂们认为她应该回到唐家,替前夫过继一个孩子,然后衣食无忧地过到老死。流苏当然没有妥协,但那时她已经对整个白公馆失望透顶,“这屋子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为了生存下去,流苏只得考虑再嫁。这些就是白流苏在遇见范柳原之前的经历。而同一时空里的范柳原,是南洋巨商之子、归国华侨、受西方教育的新派人士,看似花天酒地、实则内心空虚。
范柳原早年因母亲的交际花身份而不被家族认可,之后孤身流浪至英国、吃过很多苦,回国历经艰难险阻才得以继承父亲遗产,飞黄腾达成为炙手可热的钻石王老五。这也吸引了很多的太太们纷纷把自家的女儿送到他面前,硬要塞给他,这一捧可把他惯坏了,从此把女人看成脚底的泥、再无真心。
这样的两个人,原本是毫无交集的。所以小说中就出现了一个抛砖引玉似的人物——徐太太,徐太太原本是打算将流苏的妹妹宝络介绍给范柳原,然而相亲之日,范柳原却更加钟情于流苏。白家人更以为是流苏故意从中作梗、破坏宝络的婚事,白流苏的四嫂更是指桑骂槐地说:人家连多少小姐都看不上眼呢,他会要你这残花败柳?
才20出头的白流苏因为离婚寄居在娘家,不仅被哥嫂以各种名目算计掉了离婚补偿金,还要被家人冠以“残花败柳”的名号,在这样的情况下,白流苏更加焦急地想把自己自己嫁出去。
所以,最初面对范柳原的表白,白流苏只说“我不得不当心”,她了解范柳原并不完全的真心,也因为一次失败的婚姻而害怕,她需要婚姻来保障自己的生活,来对于爱情,却不敢过分奢望。
所以这两人便开始了轻轻巧巧地爱情游戏,范柳原真假莫辨地说着情话、白流苏犹犹豫豫地说着场面话。
小说中对这些情节的描写真是美极了,两人在浅水湾饭店散步时常出现的那堵墙,那个晚上两人靠在墙边说的话,范说: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整个文明都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炸完了,烧完了,塌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如果我们那时在这堵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这就是范柳原的爱情观,一种西方式的爱情,没有婚姻的束缚,而白流苏那时着急找一个长期的饭票好安稳度日,加之自尊使然,除非范柳原给予名分,流苏始终端着架子,不愿以情妇的身份和范柳原谈情说爱。后来范柳原又对着窗外的月亮给隔壁的流苏打电话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吗?我这边窗子下面吊下一颗藤花,挡住了一半,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范柳原这句不是情话的情话,让犹犹豫豫的流苏顿时手足无措。白流苏哽咽起来,然而还是不甘心地返回了上海。
后来,范家的族人欲夺回家产,又将柳原告上法庭,柳原在应付之余也更加思念流苏,急电流苏回到香港,这时的流苏原本已经打算重新嫁人,做别人孩子的后妈。在收到柳原的电报后,还是放下了所有的顾虑返回了香港,两人正式同居生活。
之后没过几天,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柳原因为工作原因要回英国处理事情,流苏独自待在柳原为她买的房子里,担心柳原的船有没有出港,有没有被击沉......她想着假如自己死了也就死了,若是柳原死了或是残废了,她的处境又将不堪设想......而出港的船因为战争的原因停运,范柳原没有走成、更没有残废。之后,两人一同去浅水湾的饭店里避难,后来成婚,过着暂时平淡的生活。
小说到了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管怎样,最终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于流苏来说,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位、天长地久的一切全都不可靠,靠得住的只有她肚子里的这口气和身边的这个人。于范柳原来说,在那一刹那,他的身边也只有白流苏。
由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倾城之恋》 在白范二人身上则做了些许改编,比如白流苏在妹妹的相亲会上和范柳原遇见之前就已经有了几次邂逅,比如柳原则是因为初恋女友的去世而变得玩世不恭,这样的改编使得电视剧并没有小说里写的那样太过悲哀,反而增加了一些温情的画面。尤其是在最后,香港倾覆之夜,范柳原终于对白流苏说出了情话的下半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最后,白流苏给远在上海的家里打电话说自己和柳原要成婚了,等到战争结束,就回上海看家人......
从这个角度看来,这是一个再也世俗不过的结局。不知道多年以后,在柴米油盐的忙碌里,白流苏会不会想起当初范柳原那些半真半假的情话,想起那天晚上关于墙的承诺,想起窗外月光下开了一半的玫瑰......
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