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一篇关于区块链的文章分享在私塾群后阅读量上了200,之后接到简书通知被锁定了,即这篇文章只能我自己看到,第一次享受简书如些待遇,受宠若惊。
入圈一个月,我像只松鼠,囤囤囤,买了就舍不得卖,标榜自己是长期投资者,是价值投资者,不过这话湿漉漉的,多是水份,只因摸索得不熟,更快增值的方法还不会用。
01
这种行为到底是投资还是投机?投资和投机到底有什么区别?
本周蚂蚁私塾在解读托马斯.索维尔的《诡辩和真相》中很好地解答了我这个疑问。
投资和投机从本质上来讲,它们并不存在任何区别,都是付人力资源、时间、金钱等,通过承受风险的方式,利用自己的判断力以期待概率性地在未来获得更为超值的回报。
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持有时间分界线,所有分界线都是人为定的,且每个人的定法还不一样,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但它们都跟赌博有区别,投资和投机跟赌博是恰好相反的。
赌博的风险基本是恒定的,输赢概率大家也基本都看得到,人们参与其中就是简单地碰运气,听天由命;
而投资和投机则不一样,它们并不主动追逐风险,恰恰相反,它们是要把现有的固有风险最小化,从而让自己获得最高的概率优势,甚至做到近乎“稳赢”,但在赌博中这不会出现,因为如果这样,对手就不赌了。
投机是一门最小化风险,然后通过倾斜风险和收益的天平来赚钱的学问。
投资和投机投的是什么?投的是未来的价值,而未来的价值在当前的状态,叫作某样东西的现值,因此,现值的价值基于对未来的判断。
投资的标的除了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同样的,人也可以和公司一样发行股份和债券。
投资人找好苗子,靠股份赚钱,好苗子在有了强有力的投资人之后,成功的速率也会更快,这种从文体类移植过来的经纪人模式今后必将普及到每一个人,我坚信这个想法一定能在未来实现。
02
我所在的群里,大家都感慨自从投币后,花钱越来越舍不得了,为什么呢?比如我可以花200块买件衣服,也可以用这200块买币,币可能一周后变成了2000块,半年后可能会变成10000块,而一周后新衣服还是200块,半年后衣服可能打折只有50块,想到自己用竟然用2000块买了一件200块的衣服,想到自己用10000块买了件50块的东西,就知道该有多痛了,这真的是剁手呀。
任何东西的成本,是它在其他用途上的最大价值。终于体会到巴菲特先生把钱都花在投资上,舍不得花在消费上的感觉了,当你明确能看到那种财富的增长,怎么也舍不得花钱消费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乱花钱了。哈哈~~
所谓投资就是使用成长率低的资产置换成长率高的资产,那我们做投资就是要找到成长率高的资产,币圈这种涨得让人怀疑人生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成长率高的地方,无疑成长率最高的投资品肯定来自这些地方,如果我们想让财富增值,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投资品。
投资要做好资产配置,要不断学习,因为你得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币圈有很多机会,层出不穷的新项目,永远不要担心没有机会,只要你手上有足够的子弹(钱),宁可错过,不要追涨,以这样的心态进入,你的资产不大有机会被腰斩。
03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李笑来老师关于“险盲”的知识点,规避风险也是有方法论的,
首先要平静地接受第一个事实:
第一,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
风险不因我们害怕与否而有所变动,它就在那里,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做,还是时时刻刻有风险的陪伴。
第二,一旦有未知存在,就有风险存在。
第三,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
假设有两个人玩公平的抛硬币赌输赢游戏,规则是:
赌注大小恒定。
直到一方输光,游戏才能结束。
请问,最终决定输赢的是什么(单选)?
A.手气
B.谁先抛硬币
C.抛硬币的次数
D.游戏总时长
E.以上皆是
F.以上皆不是
这道选择题的答案是什么?
答案是F,如果你的答案不是这个,要好好看看这篇文章,最终决定输赢的是谁的赌本更多。
由于赌注是大小恒定的,而抛硬币是一个概率为50%的游戏,如果双方赌本一样多,那最终双方输赢的概率都是50%。可如果一方的赌本更多,那么他最终获胜的概率会更大。如果其中一方的赌本是另外一方的2倍以上,那么赌本多的一方几乎必赢。就是说,在这场游戏里,赌本相对越多,输的概率越趋近于零。
即在圈里千万不要为一个项目梭哈,赌注太大,则意味着结果无法承受。
为什么不能all in?是因第四个重要的事实:
第四,抗风险能力的高低本质上就是总赌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临同样概率的风险的时候。
还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赌注相对大的时候,智力会急剧下降。
第五,冒险没问题,但尽量不要被抽水。
公平是有成本的。
投资是“面向未来的判断与决策”,所以“万一错了”的情况是永远不可能避免的。于是我只能尽量去做胜算超过50%的事情——虽然无法达到100%,但胜算越高越好。
我们要躲避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呢?排在第一位的风险莫过于:
从些再无机会。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入门阶段,千万不可加杠杆玩投资,这样押上“全部身家”出现负面结果是无法挽回的,我们要想办法留在赌桌上。
投资永远必须牢记且绝对不能触犯的铁律是: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在一场胜率为60%,投资可能翻倍也可能赔光的投资中,根据凯利判据,将总资产的20%拿来投资本质上已经是“押上全部”了——这是要强调的重点。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好不容易的资本,克制自己的冲动,因为在通往自由的路上,越是早期就越是重要。无论资本是正还是负,都具备复利效应,而且越往后这个效应就越明显。
投资最重要的功课是:
我应该如何尽量提高自己的胜算?
最简洁的答案是: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每升级一个概念,就是比“之前的我”的思考质量更高一点。
04
以下是蚂蚁私塾解读《诡辩和真相》内容摘要:
托马斯.索维尔是著名的奥派经济学家,奥派提倡自由主义,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市场决定一切,市场干预会把资源配置引向低效。
经济学里关于价格的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呢?
经济学不是研究钱的学问,研究是如何做事才可以使效率最高,让经济效用达到最大。
金钱本身仅仅是人们为了达到实际目的所使用的一种工具罢了。
价格是消费的传递者。
商人给商品定价那也只是传达信息之用,它传达的是别的商人的定价与买家们的心理价位之间的博弈。
你认为价格太高,无非是你的竞争力比不上其它买家而已,跟卖家没有关系。
边际替代,当市场上有价格竞争的时候,资源就会自动流向对其赋予最高价值的用途上去。
价格是传递信息、反映人们偏好的介质,只要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手里的钱进行投资,价格总会体现出人们的需求。
任何东西的价值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如果有,交易就不会发生,因为只有当交易的双方都认为自己在“以小博大”的时候,双主才都会想要交易,因此,反映价值的价格“应该”是多少,在不同人那里有不同的看法,所谓的政府指导价,就是纯属扯淡,谁能指导价格?谁也不能。
价格是一个自动寻找资源最高效利用的介质,而价格管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它的目的就是要阻止价格达到供求关系的真实平衡点。
利润对人有着天然的激励作用,当“有利可图”时,人们才会去创新,去试图降低成本,而当无利可图时,所有人都寄希望于“不出错”,因为此时冒险做事和寻求更好的改变对个人是没有好处的。
市场是由人组成,是所有的参与者共同协商而定出的交易条件的总和。
入对圈子,入对平台,在某个圈子里的平庸技能,在另一个圈子里可能就是稀缺神技,因为圈子有信任成本,虽然有别人在稀缺技能上强上过你,但这不足以抵消圈子内外的信任成本,当只有你才能在某方面给圈子的其他人带来收益,那么衡量下这个收益对不同人的价值增加额,大概就可以知道自己这个“加法”值多少钱。
本周的内容对我很受用,带着成本意识去做生活中的选择题,从经济学角度来判断自己做事的效率与价值,厘清那些头脑中模棱两可的概念,给自己一个更理性更清醒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