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人

多少委屈里藏着的是我不该,多少愤怒里藏着的是ta应该。

向内攻击的伙伴更容易与这两种情绪交手,因为不太习惯"向外求",战场始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无论战争最终走向如何,战地多半会落得满目疮痍。

有句歌词挺有意思:没有应不应该,只有愿不愿意。

应不应该是法律约束,愿不愿意个人选择。

我说的这个"向外求"当然不是通常那个含义,而是与情绪事件里的另一方去沟通,包括表达感受需求提出请求。而表达需求提出请求以"我需要"而非"你应该"的形式。

以上结论来源于对如下事件的思考总结。


连日来的与病毒战斗,让我身心疲惫(现在想想战场也在我这里),本打算居家修养,闭门不出。不料十点中左右,接到小姐妹电话。"出来聊聊,就在你家楼下咖啡馆!"

就差给我堵被窝里了,显然没有拒绝的余地,只得火速前往。

进门。我那句"Are u ok"还没出口,屁股还没挨着座位,对面那位已现梨花带雨之态,"我这几天太累了,真的……真的太让人崩溃了"。如泣如诉。

我嘴里含着故作轻松的半句话,抬眼看去,眉头紧蹙,双肩紧缩,一手握拳在桌上,一手无力垂下,桌上咖啡都在我这边。显然我今天并非能轻松做个"我见犹怜"的轻松角色。

随着大颗大颗的珍珠断了线的纷纷落下,小姐妹开始控诉自己枕边人。

委屈,愤怒,无力,后悔……种种情绪随着事件的进展而跌宕起伏。在她气吞山河的委屈和愤怒里,对面坐着的我,仿佛就是那个"该"听她哭诉的"渣男",因为我的无动于衷才让她歇斯底里。

并非我没有同理心,她哭诉半小时表达的事件其实一句话就能讲完:孩子连续三天高烧不退,她日夜照顾,操持家务,非常疲惫,而孩子爸没事儿人一样。

细说下来,全是冤枉。小姐妹孤立无援,在婚姻里却活成孤家寡人,在外拼搏的她配偶回家小心翼翼还被骂成不负责任。

高烧的是孩子,不是孩子爸,累崩的是你不是他,跟人家没关系——

怎么没关系呢,他是孩子爸,他应该——

应该这两个字,和天干物燥应该下雨一样,没有意义。道理上的应该,本就一厢情愿。

你想叫他分担,根源在你,你要主动让你想要的事情发生:让孩子发烧这件事与他发生关联。

你想要,你做到。这才是一切的根源。

至于怎么做,是指责控诉还是需求请求,抓住耗子就是好喵。

一番巴拉巴拉,加一番我对自我的鄙视,热可可都变冷了,三寸不烂之舌也快烂了。这才换的一张平静俊美的脸。

这年代,挣杯咖啡不容易。

回到家,香已经燃尽,香味也消散的差不多了,茶早已凝结成杯边的茶渍。

又是大冤种的一天。

看着小姐妹困在事件中,心疼之外,也莫名的可怜,可怜几年前的自己。

一遇到点什么事,自己就被情绪的火蛇舔嗜,毫无招架之力,事件没有推进,自己境遇也没有改善。苦了好些年,从温和优雅,变成歇斯底里的疯子。

那时候,情绪和事件的先后顺序像什么呢?说的牵强一点,像小时候在农村烧柴,用火柴引燃,火苗没着起来,烟早窜的老高。所以光顾得被呛的咳咳了,手里的火又给抖灭了,回头不得不再次划根火柴,又重复被呛。所以小时候,妈妈一做饭,就躲远远的,生怕被喊住,帮忙烧火。

这几年,不停学习,勇猛修炼自己,也慢慢的能跳出事件看事件,跳出情绪看情绪,甚至跳出自己看自己。就像红楼梦里的妙玉,自称槛外人。初看这一段就羡慕妙玉的出尘清净,不参与贾府的人情冷暖利益算计,做个红尘看客。

如今明了,这万丈红尘是自己,也是自己的道场,能跳出情绪看事件,便算得上槛外人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