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总是认为清朝覆灭多半原因在慈禧太后这里,而她身边的亲密太监更是脱不了干系,一并被后人认定为沆瀣一气,所以,提起慈禧自然要聊聊她背后的太监总管李莲英。
暂且不谈李莲英的为人,单看在大清后宫众多太监中唯一一个能够在19岁受封二总管、46岁破格荣盛二品官阶,单凭这一点足以见得在太监这一职位上,李莲英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功。
要知道,太监始终是太过奇葩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封建历史背景下的悲惨人物,一生都需要卑躬屈膝更要忍受很多白眼、唾骂,一脸奴才相的太监们大多都会在权力角逐中充当炮灰。所以说,李莲英身为太监并无强悍背景还能取得很多大臣都无法达到的政治地位,在慈禧离世之后还能全身而退,不能不说他的确很厉害。
而对于一生富贵都只能寄希望于服侍主人的太监来说,李莲英一样不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位极人臣的地位,所以,说起李莲英的过人之处,纵观他的一生,还是要从他的懂得隐忍与审时度势再加上精准把握主人心意说起。
7岁就经历了净身为太监的悲惨,李莲英的奴才人生便是从那时开始的。13岁时正是进入清宫为奴,李莲英首先学会的便是暗中学习那些得意奴才的过人之处,而对于恃宠而骄的奴才,李莲英更是首先从他们身上吸取了更多教训,懂得时刻隐忍与审时度势才是他的决胜法宝。
在李莲英还没有发迹之时,众所周知,当时的慈禧太后身边最受宠的奴才便是安德海,如若没有安德海后来过于狂悖而犯下的“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罪行,也就成就不了后来的李莲英,这一点不得不说是李莲英的幸运。所以,在深谙后宫生存之道之时,李莲英更加懂得揣度主子慈禧的心意,最重要的是,他更懂得摆正自己与主子之间关系的重要,向上恭敬、对下宽厚并多年不懈怠,才让他的后宫之路稳扎稳打、如如不动。
曾经一个慈禧赐福的故事就完全可以看出李莲英的情商之高,难怪慈禧会很喜欢身边的这位贴心奴仆。原来,在一次观戏过后,演员杨小楼斗胆向慈禧讨要了一幅墨宝作为恩赏,可慈禧却在当场留下墨宝之时将福字写错,一时间,连同在场李莲英在内的主仆三人都觉得很是尴尬。
没想到的是,李莲英一句话便帮进退两难的慈禧成功解围,他说:“老佛爷赐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如此转圜,双方都得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此后的慈禧更是越发喜爱身边这位处处得心应手的奴仆。
在李莲英陪伴慈禧的那些岁月中,哪怕是八国联军入侵、慈禧逃难,李莲英都一直忠心耿耿地侍奉左右,而慈禧即便位高权重也是一位内心越发孤独的老人家,可想而知,有这样一位得力又贴心的奴仆,李莲英当然会左右逢源、步步高升。
所以,在同治十三年时,年仅26岁的李莲英就当上了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而这个职位在此前没有服役30年资历的太监是根本没有资格担任的。而31岁时的李莲英便拥有了后宫能与太监总管平起平坐的地位,这还不算,在清宫历史上,李莲英是唯一一个被封赏至二品顶戴花翎的太监,因为,从雍正皇帝开始便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由此见得,敢冒祖制之大不韪破格提拔李莲英的慈禧太后对他有多么不言而喻的宠爱。
在很多荧屏剧以及后人的猜测中,都将李莲英塑造成了在当时的朝堂借助慈禧一手遮天的宦官形象,其实,真实的历史中还真的没有找到李莲英干涉朝政的实际证据,这也就意味着他获得的所有荣宠都来自于在后宫主子面前的非凡表现,从这种角度来看,李莲英还真的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当然,身在名利旋涡中,明哲保身是不可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地位的,在懂得隐身与进退有度之时,李莲英借机贪财还是存在的,不过,哪怕是慈禧知晓李莲英的种种敛财,只要李莲英能把自己服侍妥帖更不会过分地恃宠而骄,她更是愿意做身边这位忠心奴仆的保护伞。
如今看来,如果当年的安德海也能够懂得李莲英的处世之道或许就真的没有李莲英什么事了,也正是有了安德海的前车之鉴,也才有了李莲英这位传奇奴仆的横空出世。
所以说,要说李莲英有着多么高的政治才能等等都是胡扯,要说他到底有多厉害,只能说在那样黑暗的政治背景与阴暗的后宫之中能够明哲保身又步步为营获得一身荣宠,最后还能全身而退,对于一个没有丝毫背景的小人物来说,已然是非凡的成功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