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爱上了看干货文章,觉得内容满满,非常的实用,内容涵盖职场,自我管理,时间管理,甚至经济常识类的也有。然而,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思维也变得干了起来,甚至拿起之前很爱看的小说,诗歌等题材的读物,都觉得难以下咽,沙发上放了好久的《神曲》,竟然只翻了几页。
我发现有什么不对了,写东西变得干涩没有情感,就像是秋末的时间里落叶后的树杈,内心不禁充满了恐慌,原来,干货读多了,也有后遗症。
于是又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返回了原来的阅读状态,坚持每周两本书,一本文学或者历史读物,一本实用性读物,这样,工作和修行两不误了。
有一天,在自己的阅读群里分享,突然被一个书友打断,让我推荐几本书,推荐之后,却听他说,我不要读什么四书五经,这么多年,受这样的封建教育毒害这么深,我受够了,临了,还送我一句:打倒孔家店。
手里攥着手机的我顿时懵逼了,这是什么情况。
他说现在已经没有那种耐心去读那些长篇大论,而让我推荐几本散文作品。原来患上了和我之前同样的毛病——碎片化阅读太多了,干货读多了,找不到原来慢阅读的节奏了。那是个下午,刚把两箱书寄到边远的地方去,一箱是挑选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捐赠给那里的一座小学的图书室;另一箱是给一个做记者的朋友,她说,虽然从事文字工作,但还是感觉自己的文笔是那么的晦涩,让我推荐几本书给她,看完后再还我。
我怔怔的站在书架前,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很难找出一两本能够在短时间内就提升写作水平的书,于是在矛盾中选出5本书打包后,用一个小纸片写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在鼓励这位朋友多去涉猎,多读多想多看,自然文思泉涌。
而我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文思泉涌的感觉了。 但是为了满足群里这位朋友的要求,我还是选出蒋勋《品味四讲》,董桥《小品》,木心《素履之往》和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我能感受到朋友内心的的聒噪,越是聒噪的内心,越不能感受到生活,自然的美,自然也静不下心来读读属于文字的独特得美,所以就对症下药,将这几本安静,简约却透着灵气的文章小品推荐给他,帮助他驱除内心长久以来积存的凛气,太硬的内心会阻滞温暖的阳光进来的,希望这几本小书,能够使他的内心变的柔和,也因这份柔和,为这个世界传递更读的温暖。
几本书名随着微信信息的发出,收到了这位朋友的一个笑脸,我顺便也把我们的书屋计划告诉了他——在遥远的西藏,有我们创建的那么一间书屋,虽然我们很可能永远不能见面,但是想到小朋友能够在西藏碧空的阳光下拿起我们的书本,开心的去读,我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如果读到这篇小文的你,手边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请在简信为我留言,我将具体的帮扶方式发送给您,传播阅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