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术后,甚至往后蛮长一段时间,不断有人对我说,你不能让他喝酒,不能让他抽烟,他失眠你要怎样怎样。
我就很躁,非常躁,但又不能表示我的躁。
说的人劝的人,真心实意也好表面功夫也罢,我把这些朋友、同学、下属、上司,统统解读为关心。
我戏谑地对朱先生说,如果没有照顾好你,我罪过大了。
曾经的狮子座女上司如今是我们那样一个万人企业的坐在主席台上的班子成员了。今早我们一把手给我们看昨晚他们工作群里的低气压。
我这个尊敬的女上司还有个上司,就是他们班子的班长。班长在群里直指她分管的业务,表达对结果的不满,要求学某某地精神,要发扬女足不服输的拼搏精神,要有血性。
当然,并不是全然针对她的,其实更多是说给群里那四五十个如我们一把手这样的干部的。但是,还是满屏的尴尬。
成年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无奈,而往往,我们无处可逃。
那些尴尬、郁闷、愤慨、委屈,种种的负面情绪,演变成一粒粒黑豆豆,只能把它们默默地吞下。会堆积成什么,谁也不可预测。
人生苦短,想要活的值得,想要在这样的人生八苦里寻得些快乐,就得自找出路,让他们吞下去的黑豆豆,再裂变,化成于我们有益的益生菌,助力我们强大。
三五朋友可以,山河寄情可以,还有一种埋情于笔墨、灵魂得以自由行走的方式,便是阅读。
梁晓声谈到读书的目的,曾经这样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心的力量。
读书,能给予我们什么呢?
01.读书,愿你得从容。
谷爱凌接受采访,当记者问她,试图让中国和美国的每一个人都高兴,平衡这两件事很难吧?
这个阳光的女孩子,落落大方:
是这样,我不是在试图让每一个人高兴。我是一个18岁的女孩,努力过好我的日子。当然,你知道,我现在过得很好。别人高不高兴一点也不重要,因为我觉得我已经尽力了。我在享受整个过程。我在用我的声音创造尽可能多的正面的改变,为了我身边,和我有关,能听到我的声音的人。所以我知道我的初衷是好的,我知道我做决定的理由是基于广泛地公共利益,以及我觉得善的事情。所以如果别人实在不相信我的出发点,那只能反映出他们没有同理心去对善意产生共情,也许是因为他们和我的道德观念不同。那么,我不会浪费时间去安抚那些,一,没受过教育的,二,可能永远不会像我一样,有幸天天都能体会到快乐、感恩、以及爱的人。所以,啊,如果有人不相信我,或者不喜欢我,那是他们的损失。反正他们也赢不了奥运冠军,所以......
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从容。
《野蛮进化》激发了她炙热的渴望,《我的天才女友》也是她爱读的小说,写作是她的兴趣。
读书,在她的生活里不可或缺。
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天才少女,固然有天赋,但是不读书,是万万达不到今天的成就的。
这是面对掌声和荣耀的从容。
杨绛最好地诠释了“读书能得从容”。
杨绛先生一生最本初、最纯粹、最持久的信仰就是读书。
曾经,父亲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杨绛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杨绛回答:“一星期都白过了。”
书对于杨绛来说,就是食粮。
她经历过夫妻分离、经历过动荡的岁月、经历过女儿和丈夫先于她离开。但是她的一生,没有停止过读书,即使到了百岁,她在“我们仨”的房子里,依然笔耕不辍。
诗书风华,让她在一百多年的岁月风尘人淡如菊、安之若素。
这是面对岁月风尘的从容。
毛姆在他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说:
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02.读书,愿你得自信。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里有个小故事:潜水员突发奇想,要和绿海龟进行游泳比赛,结果海龟赢了。
原来,海龟虽然游得慢,但它遵循着海水的规律,当反向浪潮扑来的时候,它就节省力气不动,而当海浪方向和他行进方向一致时,它就加速前进。
书里说:如果你想做的事情和你不在同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和时间了。
著名李筱懿说书里这句话给了她很大的启示,让她瞬间醒悟,不做那些浪费能量的事情,集中精力做自己想做的:
反向浪从未停歇,伺机卷走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现在我已知晓它的存在。我就可以保存实力,迎着正向浪前行了。
这就是一本书一句话的神奇力量,让你在低迷困顿中走出来,重新恢复自信。
还记得CCTV5的美女主持人陈滢吗,如果没有那么多年诗词积累的底蕴,她怒赞羽生结弦的语言怎能如流水般欢畅、一泻千里?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颜如玉,身姿如松。
他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
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时光作渡,眉目成书,从此我们的深情不被辜负。
还有我曾经写过的辜鸿铭,他精通9种语言,获得13个学位,向西方翻译四书中的三部。他的《中国人的精神》漂洋过海,令西方名流对东方文明赞叹不已。
他离开北大前的最后一课上,他说:我教诸位学习英文是希望培养对中国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美国化或英国化的洋奴。
在辜鸿铭身上,读书的自信让他在任何时候留有一身傲骨。
董卿曾说:
“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我还想说,读书,愿你得前行的力量。
从读书中汲取智慧,汲取前进的力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如余秀华,我们在她的诗歌中看见淳朴的生命、不甘的挣扎饿啊、向往幸福的追求。
如《老人与海》告诉我们人的意志不可击败;如《小妇人》告诉我们一个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疗愈故事;如《活着》告诉我们,活着就有意义。
沧海桑田,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我们学习百年党史,从中汲取坚定自信的强大力量,指导着我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生活更好更强而勇毅前行。
所以,让我们相信并坚持读书吧。
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句名言: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如此,我们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才能做喧嚣尘世的局外人,才能往后余生皆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