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下属花了大量时间去准备竞标一个大项目,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结果却已失败告终。
得知结果的第二天,面对情绪低落的下属,你会如何做呢?是会督促下属“凡事向前看,再努力争取下次机会”?还是会安慰下属“我们这次只是运气不好,收拾心情再接再厉,下次一定能成功”呢?
相信作为管理者,在管理团队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需要安慰失意下属的场景。当管理者面对这些场景的时候,下意识的做法都是以鼓励为主,通过肯定下属的能力来使他找回自信。但实际结果却恰恰相反,下属依然情绪低落。而管理者也会因此觉得下属内心脆弱,经不起打击。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经过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一件事投入的时间越长,注入的心血越多,一旦失败,越容易陷人严重的消沉。在这种情形下,对他说“不要在意”,只会让他觉得“这个人不懂我”。
所以,表面的鼓励对这种状态中的人并没有太大意义。
那么,怎样的交流才能使下属重振精神,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并且持续进步呢?
首先,在下属意志消沉、情绪沮丧时,应当以陪伴为主,并与他共情:“你都努力了那么久,这个结果真是让人不甘心!”
当下属心情平静后,管理者再运用KPT法则进行分析,让下属可以持续进步。
那什么是KPT法则呢?日本著名沟通设计师、人才培养顾问、高管教练——吉田幸弘,在他的新书《先学说话,再带团队》中提到了这一方法,可以给管理者们一点启发。
可以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采用KPT法则,给下属提出建议。KPT指的是keep(保持、problem (改进)、try(挑战),从这3个维度去审视下次的应对举措。
首先,写出"Keep"(保持) 的点。
人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放大这些挫折,陷入自我憎恨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个时候如果能先提及对方做得好的部分,会使对方摆脱负面情绪,找回自信,正面去看待问题。
其次,写出"Problem"(改进) 的点。
一说到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些管理者就会习惯性地开始批评。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步中,写出问题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下属,而是要帮助下属认清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症结。
如果下属在这一步遭到了责备,很可能会让下属产生畏缩的心理,从而说一些迎合管理者的话,而不是认真反思问题的实质。这也就失去了使用这个方法的初衷。
最后,写出"Try"(挑战) 的点。
管理者在这里可以让下属自己结合过往经验,给出下次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督促下属讲此次经验策略付诸行动。
各步骤完成后,管理者可以用短句总结一下KPT。
“很遗憾这次项目失败了。不过,让我们复盘一下,看看下次怎么做才能取得成果。这次的可取之处是什么(K)?哪些地方需要改进(P)?下次可以进行哪些新的尝试(T)?”
相信通过这样推心置腹的谈话,可以让下属走出情绪低谷,吸取经验,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其实《先学说话,再带团队》这本书里还介绍了很多实用的话术,帮助管理者们应对日常遇到的棘手状况。如果你正在头疼不知如何与下属沟通,不妨看看这本书,或许可从中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