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运算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掌握灵活娴熟的计算能力,然后通过运算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变式题和综合题必不可少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从学生中选择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自报出自己的年龄,然后问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么。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纷纷猜测老师的年龄,于是,教师继续说,我比甲同学大了18岁,那么我的年龄是多少呢?同学们马上想到用甲同学的年龄加18,得出老师的年龄,然后,教师再引导大家算出其他三名同学比甲同学大还是小,具体数值是多少,那么老师的年龄和其他三名同学年龄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这样生动的案例,能够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
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索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建立和巩固了自身的数学思维方式。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要求学生比较相同周长的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哪一个的面积最大。这时,教师不能拘泥于简单的教学模式,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蛛丝马迹,让学生观察家中的水桶、脸盆、杯子等是什么形状,因为学生对这些日常生活用品非常熟悉,马上回答都是圆形。教师再继续问:“为什么?”结合刚刚的运算过程,学生发现一个容器制作的规律:三角形的最小,圆形的最大,正方形和六角形相比,边越多的容积越大。教师最后总结,这就是为什么生活中大部分容器都做成圆形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又发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让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