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总是脑海中总是不时跳出小学时写作文经常用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
这世上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被写成一本传记以供后来者凭吊的。但不管再平凡的人,他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爱你的人,你爱的人。对你好的人,你对他好的人。爱你但你不爱他的人,你爱他但他不爱你的人。你的各种各样的朋友,形形色色,脾气性格各不相同。
人生就像几场戏拼成的。小的时候是童话和儿童剧,然后是青春剧,再然后就是生活肥皂剧了。所以说那些电视剧的剪辑是正确的,的确是生活肥皂剧剧集应该更长。
就算是传记人物的儿童时期,也只能写他有多调皮或者多么聪明。所以我就直接从我人生的转折点——转学开始说起吧。
你没有听错,就是转学,这已经对于我来说是大事了。。。。。
话说,呃,想当年,好吧。这开头都太高端,太气势恢宏了。
就是我初三转学。本来我从出生,到初二上完,一直生长在一个河畔小镇上。小学的我是一个标准的三好学生。想当年本霸霸也是以全镇第六名的成绩小升初的。不过学坏三天,学好三年。初中开始我开始玩电脑,打网络游戏。沉迷网络,无法自拔,而且日渐肥胖。说到原因也是“时势造英雄”。当时网络刚刚普及,我们全班男生都玩一款网络游戏,以至于彼此pk竞争激烈,每天讨论的都是谁谁又爆出了什么牛掰的装备,谁有学会了什么技能。那时候我们还是有早自习的时间,由于有些同学家住在乡下,有些泥路,所以学校还是很贴心地规定如果下雨,可以自行判断上不上早自习。对于这种模糊标准的规定,我们的自行判断的标准自然也就极其模糊。因此当时一大盛况便是只要早上下了雨,必定能够见到半个班的男生不约而同地出现在网吧,真真的绝对不是约好的。回想起来当时疯狂到而晚自习前四十分钟的吃饭时间不吃饭也要去上半个小时的网的地步。
于是乎,初三的时候我被转学去了县城借读。
由于我几乎可以算是三年初中只学了一年,所以一年之后成功地考上了我们县的一所二流高中。八月中旬,上午我爸带着我去报了到,下午便我自己一个人去看被分到的班级,找班主任。
先说一下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老式学校布局。学校正中间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纵贯南北。水泥路东西分别是四栋坐北朝南的教学楼和两栋东西相对的教学楼。而这其中,更是有两栋是两层的老式红砖小楼。红色的砖体裸露在外,两开的木质窗户,因此格外显示出它们的历史感。我以学校领导的人格保证,这绝不是复古,而是真的它是有年头了。
再说操场,水泥地外围一圈煤渣泥土石子跑道。剩下的便是东南区域一大片有我们教学区那么大的上世纪80年代的学校家属区。红砖青瓦,宽窄小巷,纵横交错,交相辉映,一派根正苗红的景色。
OK,描述完毕。
于是我整个高中都无比怀念我小镇初中的那个大草坪,和这个操场一比,那草坪简直已经可以用宏伟来形容了。
我静静地靠在墙上看着梧桐树下一排公告栏前站着一排有一排的寻找自己班级的新生。等着他们稍稍散去再准备上前。
这八月中旬的天气,午后的阳光宝刀未老,再者我实在是一个忒不禁热的人,因此头上也不住地冒着汗珠。
一阵沙沙声,梧桐树摇晃着漏下来的阳光,阵阵清凉渗透进毛孔。我又仔细感受了一下这学校,路两旁种着一排排梧桐树,枝繁叶茂,根深干壮,一看便是几十年的老树了。竟让这简陋的校园多了几份说不出的韵味。
这青春的心总是有些青涩的,而这青涩呢,如果再多一点点伪文艺于是便容易变得有那么一点点酸腐。
现在现实一点来看,至少军训时有树荫总好过整日在太阳底下晒油的好吧。
公告栏前的人终于少了一些,我扔掉手里已经能攥出水来的纸巾,凑到前面。这密密麻麻的十几张纸,我开始一个个地找。我是最不愿耽误后面的人的,一群人在等你,你站在人群中显得无比的尴尬。当我找到第三张的时候,旁边突然传来一道柔和的女声,“柳睿?真的是你啊!不用找了,我们一个班,跟我走吧。”
我抬头一看,是一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
陌生,是因为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我们已经许久没有过接触。
熟悉,是因为她还是那么地漂亮,一头直顺的长发,大大的的而一笑又会眯起来的眼睛,这午后的阳光穿过树叶又落在她的发梢,衬着那笑,几年不见竟还是有些晃眼。